唯我独裁

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国参战(7 / 8)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首先,美国一直不参战,是因为一战前的美国政斧被金融寡头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掌控,共和党和明煮党背后的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还无法摆脱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欧洲大战爆发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各国的财产损失惨重,开战两年来,共计损失了20亿美元,基本上都是被各个交战国征用,或者被战火摧毁。

这样一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力量严重下滑,一直被他控制的美国金融财团开始反击,摩根和洛克菲勒第一次化干戈为玉帛,联合美国七十多个财团组成反罗斯柴尔德联盟,迫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放开对美国金融的垄断。

摩根和洛克菲勒摆脱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后,势必对外扩张。而中华帝国在经济贸易方面对欧洲垄断,排挤美国。欧洲战场这块巨大的蛋糕被中华帝国独自享用,这显然让他们无比的羡慕嫉妒恨。

因此,摩根和洛克菲勒联合上百家大公司,试图打破中华帝国对欧洲贸易的垄断。他们希望向欧洲出口军火和物资,但是同盟国方面不买美国的账,协约国方面的英国是美国人的祖宗,原则上愿意从美国进口物资,但是迫于中华帝国的苛刻出口附加条件(不准进口美国物资),协约国需要中华帝国的先进武器装备,因此不能正面得罪中华帝国。英国方面表示,除非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否则很难大规模从美国进口物资。

因此,摩根和洛克菲勒等财团为了分得一块欧洲的大蛋糕吃,开始怂恿美国政斧参战。

第二方面原因来自政治。美国政斧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原本不想参战。但是中美不断升级的军事对峙,以及在曰本问题上,中美矛盾差一点儿激化。中美两国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迟早要爆发战争,尽管美国尽量避免爆发战争,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中美战争将为时不远了。

1914年,中美两国在军事上发生了83次海军对峙,中华帝国海军甚至击沉了美国二十多艘潜艇。中华帝国对曰作战,一旦曰本屈服,那么美国将失去在亚洲牵制中华帝国的筹码,双方将正面对抗。

曰本外交官伊藤博文第三次访美,再次陈述了曰本对美国的重要姓,要求美国出兵救援曰本。

美国国会认为,直接出兵曰本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力跟中华帝[***]力差距太大,美[***]方还没有做好跟中华帝国全面开战的准备,防守还可以,主动出击是不可能的。

英国一直希望把中华帝国和美国拖下水,但是中华帝国的立场非常坚定,英国多次试图拉中华帝国下水都未能成功。不过美国作为跟英国同宗同源的国家,英国在经过两年的说服过程中,渐渐的让美国政斧松口。尤其在大西洋上,的确有德国潜艇将美国商船击沉,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次美国的商船是被英国潜艇击沉的,为的就是嫁祸给德国,拉美国下水。

当然,英国潜艇也试图攻击中华帝国的商船,从而嫁祸德国,将中华帝国拉入协约国阵营。但是中华帝国的商船队拥有大批的护卫舰,反潜力量非常强,英国潜艇曾经试图靠近采取行动,但是被中华帝国反潜战舰发现。中华帝国海军虽然不知道是英国潜艇,但是以明码发出警告,吓得英国潜艇不敢靠近,灰溜溜的离开了。

美国政斧也知道中华帝国在这两年的欧洲大战中,发了横财,至少赚了几十亿美元。中华帝国吃独食的习惯让美国非常不爽,巨大的欧洲蛋糕让美国政客们希望分一块吃。

但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分一杯羹,那就是美国参战,加入协约国一方,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向协约国出口物资,而不被中华帝国所阻挠。

同时,美国一旦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开战,那么中华帝国就不敢轻易对美国开战,同时,美国也可以拉拢协约国在曰本问题上向中华帝国施压,从而帮助曰本。

这样,出于各种政治目的,美国选择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

第三个考量在军事方面。美[***]力通过这些年跟中华帝国的大规模军备竞赛,已经积攒了强大的实力,但却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通过参加欧战,既可以帮助协约国快速打败同盟国,又可以检验美国的军力,为将来可能的跟中华帝国爆发军事冲突或者战争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

同时,美国参战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大规模发展军力了,这样的借口会让中华帝国无法指责美国威胁他。一旦美国帮助协约国打赢了欧战,那么战后的欧洲肯定将有美国插手的份,同时美国也将获得协约国阵营的帮助,反过来对付中华帝国。

这三大因素最终让美国选择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同盟国宣战。

当然,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做法,参战前先得寻找借口。

德国在最近的三个月时间内,供击沉美国商船33艘(被英国嫁祸了7艘),造成美国近三千万美元的损失和一千多美国平民死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