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的李自成,公然建制,称“新顺王”,招抚流民垦殖,并向周边府县增派官吏。
更是在崇祯十六年初,南下攻克湖广的重镇襄阳府和承天府,声望一时无两。
在崇祯十六年三月袭杀了罗汝才,兼并其众,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但是有一些罗汝才的部将不忿李自成的所作所为,罗汝才的亲将杨承祖,杨绳祖,杨明起率精兵四千,外甥王龙率精骑三千投奔陕甘总督孙传庭。
部将李汝珪率骑兵数百投奔总兵左良玉。
四月李自成在襄阳召集一众将领商议今后的发展方向,见大明朝廷软弱无能,将领们纷纷劝进。
李自成面露喜悦的看向文官方面,牛金星肯定是极力赞成,但是却遭到了宋献策和李岩的坚决反对,认为还不合时宜。
李自成也是想看看手下人的态度,见有人坚决反对,此事便作罢。
宋献策提出夏收后兵进陕西,攻克山西,然后两路大军围攻大明的京师的战略,得到一众将领和李自成的认可。
不过在这之前,徘徊于归德,亳州之间的袁时中部和朝廷眉来眼去,早就被李自成所忌恨。
袁时中是河南人,崇祯十三年,河南大旱外加蝗虫肆虐,民大饥。袁时中聚众数万,起兵造反,号称小袁营。
小袁营军纪严明,严禁随意劫掠,当时被称为“佛兵”,是流寇中的一股清流。
崇祯十五年和李自成合营,李自成甚为看重,将义女慧梅下嫁给袁时中。
不过袁时中和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不对付,还有便是袁时中和李自成的理念不同,多次发生冲突。
再加上袁时中的立场还是倾向于被朝廷招安,表示造反是逼不得已的,是没有前途的。
崇祯十五年末,李自成派兵南下湖广,袁时中在手下谋士刘玉尺的精心策划下,不仅带走了自己的部下,还把慧梅的亲兵四百人裹在军中,向东而去。
于是李自成深恨袁时中这个二五仔,现在腾出手来了,先把袁时中给干掉。
此时驻扎在归德府商丘一带的袁时中,早已经和黄河北岸的范景文联系上了,并答应归附朝廷。
本来督师辅臣范景文让袁时中部移镇到黄河北岸,但是朝廷发放了新的调令,让军队伺机南下。
于是便让袁时中部在当地驻扎,等候命令。
李自成手下的李过率领的两万步骑来的很快,四月七日率领的先头骑兵部队便出现在归德府。
袁时中顿时心惊胆战,赶紧收拾东西准备逃到黄河北岸,并报信给范景文大人,让其接应。
袁时中部高达五余万人,但是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精锐不过五千人。
由于队伍中老弱太多,袁时中又抱有不抛弃的理念,导致行程缓慢,在四月初十被李过的骑兵在桃园集一带给追上。
袁时中仓促应战,被李过的骑兵大败,队伍顿时溃散,只带着亲信将士两千余人逃到黄河南岸小城考城据城而守,等待朝廷的救援。
面对袁时中部,朝廷给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救援,要让天下人看到朝廷的决心。
范景文手下的五万大军全是崇祯十五年底新募的将士,以京师城外的河南灾民为主体,唯一参加过的战争便是平定京师勋贵的叛乱。
范景文率领三万大军在黄陵冈渡过黄河,准备救援袁时中部。
此时李过的两万步骑已经将考城团团围住,刘宗敏率领的五万步卒也在向考城靠近,大战一触即发。
第346章 考城大战2
考城内的袁时中部已经被围两日,早已经和外面断了任何消息。
此时袁时中,谋士刘玉尺,妻子慧梅,族兄袁大洪几人正在商议对策。
房内的气氛十分古怪,袁时中表面平静内心已经起了千层浪,刘玉尺满脸急切,慧梅紧皱着眉头,袁大洪一脸茫然。
只见刘玉尺率先说道,
“城内只剩下一日之粮,看来必须要尽快突围。”
袁大洪当即说道,
“怎么突围?城外可是李过的两万大军。我看还不如重新归附顺王,毕竟都是亲戚关系,搞不好还能得到重用。”
说着袁大洪看向慧梅,你可是李自成的的义女,保住我们的性命应该不难吧?
不过慧梅却说道,
“投降死路一条,义父的脾气我很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