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那以后还能回大明吗?”
粱以章顿时神情黯淡,
“儿可能会不来了,不过父亲大人您可以随时回来。”
刘汉当即说道,
“亲家,还回大明干啥,以后叫贤婿给你也安排个官当,你也体验一下当官的感觉,可威风了。”
梁三赶紧摆摆手,
“老夫我不当官,只要儿子好就行。不过老夫还是回老家养老吧,年纪大了不想跑太远。”
粱以章当即想要说点什么,但是又忍住了,最后只说到,
“爹,孩儿先把那边安排好了,你到时候过来游玩一下,见见孙儿他们也好。”
梁三点点头,表示可以。
第二天粱以章带领着一大家人前往天津,一半的人不愿意去朝鲜,毕竟太远了,准备回老家大名府。
一小半人还是留在京师任职,毕竟粱以章也不算是被治罪,关系还在。
只有一少部分随粱以章去闯荡朝鲜。
这日天津港数百艘战船扬帆启航浩浩荡荡往朝鲜而去,郑鸿逵和郑芝虎一脸羡慕嫉妒恨的站在远处的沙滩。
只见郑芝虎一脸不高兴的说道,
“老三武功不及你我好,人也没有你我长得好看,不知道义父怎么会看上他,还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难道是他偷偷去拍义父的马屁,把义父拍高兴了,才能拿到这么重要的任务?听说完成了还封侯爵?”
“如此看来我们也不能落下啊!”
第394章 堵胤锡
粱以章走后顺天府尹的位置空缺,从粱以章的经历看起来,这个位置很考验人的心性。
同时这个位置又很关键,必须要是自己的心腹担任。李适把自己的心腹历数了一遍,唯一符合条件的便是户部右侍郎熊汝霖。
不过熊汝霖的位置也很关键,不能随意移动。于是李适只能在其他朝臣中选择,以李大人目前的权势,想要成为李大人心腹的人犹如过江之鲫。
在京述职的长沙知府堵胤锡(du yin xi)出现在李适的眼前,为官忠诚,清廉高洁,忧国忧民。
不过这个人可是可是南直隶常州府的宜兴人,政治可信度有待考察。
于是李适将堵胤锡给招来,堵胤锡顿感受宠若惊,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李相的召见。
“下官长沙知府堵胤锡见过李相,李相力挽狂澜,中兴大明,下官敬佩之至。”
“下官早在长沙时便听过李相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李相真是三生有幸。”
李适砸吧砸吧着嘴巴,一种粱以章的既视感扑面而来,
“本官的大名已经传到了长沙?”
堵胤锡顿时尴尬一笑,大名确实传到了长沙,不过却是恶名,什么祸国殃民,无法无天的大奸臣。
“李相三次大败建奴,改革朝廷财政,扭转大明的颓势,大名自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适满意的点点头,
“你对本官的土地征税三策怎么看?”
堵胤锡虽然是南直隶常州府的宜兴人,但是祖上是武官出身,再加上堵胤锡十一岁父母双亡,投靠岳父家陈氏。
所以堵胤锡并不是一个地道的江南士绅,对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也没有太多的抵触。
“李相的土地征税三策可谓是彻底挽救了我大明的财政,还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可谓是一大大的改革。”
“江南士绅迂腐陈旧,还妄想偏安一隅反抗朝廷的土地政策,实在是以卵击石。只待朝廷整顿好了北方,派出一偏师南下,江南叛逆束手就擒罢了。”
“去年我大明日薄西山,还好有李相这等天之骄子横空出世,力挽狂澜。要是没有李相,我大明究竟会如何实在难以预料。”
“李相真可谓我大明第一臣。还有李相的诗集下官也有拜读,篇篇皆是足以流传千古的诗词,下官对李相的才情也是敬佩万分。”
李适再次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堵胤锡看起来说得头头是道,阿谀奉承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既视感一看就是大忠似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