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后,这大明的人口开始井喷式暴涨,这年头谁家没有三五个孩子,附近邻里都要说你闲话,身体不行什么的。
当然生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活条件好了,以前生了根本养不起,现在多生几个也养得起,谁家不希望自己子孙后代繁荣。
当然这要子孙后代繁荣的第一要务是要多生孩子。
赵氏顾不上照顾孩子,先是给刘远熬了一碗姜汤驱寒,刘远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可不能生病。
夜晚,一家人就在煤油灯下吃饭,刘远的父亲刘七看着团团圆圆的一大家人,不由高兴的说道,
“我老刘家也算是兴旺发达了,记得万历年间还能吃个半饱,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几乎天天饿肚子,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一天吃饱过。”
“但是自从李相上位后,这日子是日渐好了起来,这天天白米大馒头管够,隔几天还能吃上肉,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这大房子,我老刘是怎么也想不到还能住上这种大房子,听他们说这叫四室二厅,好家伙以前的地主老财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吧。”
“不过我老刘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当年没有去给李相当兵,好多乡邻都靠着当兵发达了。”
这时刘七的妻子不满的说道,
“就能那鬼样还想给李相当兵,当年你都四十好几了,军队能要你?”
刘七顿时狠狠的瞪了妻子一眼,
“哼,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前线战事紧急。那天夜里全城响应李相的号召,给前线捐御寒的衣服。”
“当年老子家穷,拿不出像样的衣服,但是老子可是跟着大部队给前线运粮了的。”
“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老子可是把粮给背到了蓟镇。”
“后来朝廷给赏赐,老子看都没有看一眼就走了。”
一说到这里刘七的妻子就忍不住翻白眼,
“那可是好几百文,人家可都拿了的,就你能耐,一文都不拿,那时候咱家好久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刘七一脸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