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家中有从军的,此时也不知是死是活,就当是死了吧。
又不傻,这种时候都听上面的话,让走就走,让逃就逃,半点都不含糊。
休息了两刻钟,众人继续赶路,争取天亮之前都赶到启安。
四万兵马走在最后面,这又赶了半个时辰的路,探子回禀说西北大军已进城,就是不知道到底是怎么破城的,赵王没有动作,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追上来。
不管能不能追上来,还是得加紧行军,赶紧到启安,一刻不到萧秉承心里就一刻不安稳。
二月初八,赶在天亮之前,最后一批人马终于抵达启安,苦守云州数日,启安比想象中安稳。
晨起有些雾气,萧秉承也没进城守府休息,而是看越朝的布防图。
若想从启安到盛京,要向东北方行进。而盛京西南,还有隋安城,离锦城近,若赵王想绕过启安去隋安,也不成。
一来隋安是江流汇聚之地,地势险峻,二来,还有宁将军守着,从锦城调兵去隋安,比从云州调兵要快。
萧秉承看完布防图,休息了一个时辰,他睡得并不是安稳,等醒来时听见副将说朝中来人。
吏部尚书秦大人和副将押送粮草到了。
萧秉承道:“传令下去,犒赏三军。”
总打仗,军中吃喝也不见什么荤腥。今日未费一兵一卒,也有将士们的功劳,该犒赏三军以安定军心。
他要去见见秦临渊。
这些日子两人未私下传过信,秦临渊传信比驿站要慢,八百里加急可不是谁都能赶上的。
既然朝中传信,他就不需多此一举了。
见到成王先行个礼,问道:“王爷,可一切顺利?”
第一百四十六章 晋江文学城独发
萧秉承道:“顺利谈不上, 但万幸没出什么岔子。”
禹王怀疑时,楚沂恰好送来圣旨,昨夜撤离云州也极为顺利。
秦临渊道:“的确万幸。”
屋里没有别人, 只有他们两个,秦临渊看了眼门口, 把门关上, 这才说道:“没出岔子已是难得,前些日子皇上病重,一下午不理政事,后来便下令, 让王爷就近调兵, 前往云州平定叛乱。说来也奇怪,王爷可是给皇上传过什么信儿?”
按理说藩王不理朝事,这种事大可交给兵马司的人,让萧秉承来云州实在出乎秦临渊的意料。
来的路上, 尤其在启安城东, 秦临渊听见不少百姓为萧秉承说话,说成王殿下保家卫国, 辛苦操劳。
当初赵王镇守西北,百姓私下就是这样议论的。
救万民于水火,必然深得民心。不管守几日, 能不能守成, 能与百姓共存亡,又是宗室子弟, 都能得百姓一句好。
可藩王得民心, 便是皇上最为忌惮的事。不然也不会下令削藩,就不会有赵王不满削藩被逼反之事了。
秦临渊奇怪, 为何皇上会像变了一人一样。
萧秉承想了想,道:“上个月月底,本王给皇上传信,说赵王很可能绕过锦城,从鹿城这边借路。”
至于提前去了云州,擅自离开封地,萧秉承并没有和秦临渊说。这种事多瞒一个是一个,哪怕跟秦临渊私下有往来,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谨慎些的好。
至于是不是因为自己传过信,皇上才有此举,萧秉承也不知道,也许早就这样想,他传的信,皇上兴许没看。
秦临渊抚着胡子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难怪皇上会突然让王爷来云州,倒也是良策。”
可如今云州失守,又要守着启安,不知能守多久。
秦临渊是文官,对打仗并不擅长,但有一事,他想问个明白,“王爷,皇上削藩,诸多藩王都不满,若是王爷能退赵王千里,生擒赵王,可会借着兵马粮草都在,同赵王一样,打回盛京?”
这也不是不行,胜者为王,败者才为寇,若收了赵王的兵马,萧秉承踏平盛京怕是和喝水吃饭一样容易。
甚至可以在班师回朝时……
到时史书还不任成王殿下写。
萧秉承:“秦大人慎言,这些话本王就当没听过。”
他不会。
赵王造反,百姓奔波受苦,羌族在外,现在将来都不是内乱的时候。兄弟相残,为何不当初争储时斗个你死我活,非要等新皇即位,再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