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前苏轼的为人看来,这个说法还是很靠谱的。
以前的苏轼士大夫气极重,享乐心态很浓。从他的许多事迹、以及奏章上都不难找到证据。苏轼之前在好几个地方做过官,象在徐州时,去给百姓求求雨,已经是他津津乐道的德政了。
唯独最后一次到了杭州,他才搞了一个西湖疏浚工程,这个工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千年后却仍抢尽风头。
可以说是苏轼成就了西湖的同时,西湖的潋滟清波也就成了苏轼。
苏轼的才气与西湖的美丽,完美地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苏轼这份政绩显得耀眼无比。
甚至直到一千以后,也没有几项工程比苏轼疏浚西湖这项工程知名度高。
其实真看实际作用,苏轼的西湖工程也就那么回事,放在一州算是大事,放在一国,就算不得什么了。
远的不说,范仲淹在江苏就修过一道三百里长的拦海大堤,工程量比苏轼疏浚西湖大,发挥的功能也大于西湖工程。
但名气嘛!相差不能以道理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