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 第176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此时正是春天,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候,场房里却热气逼人,不一会汗就流了下来。
不大一会,就见瀑布一样的铁水从高炉里出来,被运到旁边的炼钢炉里,欧阳修叹道:“冶铁炉我也见得多了,一日数炉,所得不过几千斤。这般冶铁法,如江河奔涌,连绵不绝倒是第一次见。”
一边的宋祁道:“怎么,其他地方不是这样冶铁么?”
欧阳修道:“数年前我安抚河东,在那里见过许多冶铁的地方,哪有如此壮观!”
晏殊为官数十年,除了在京城做官,州县多是离开封府不远的地方,对基层最不熟悉。听了欧阳修的话,忙问他一般民间是如何冶铁的。
欧阳修略介绍了一番,问杜中宵:“运判,这样一座炉子,一日可出多少铁?”
杜中宵道:“日夜不停,约摸三四十万斤吧。”
欧阳修听了,不由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
其余几人见了,急忙问道:“永叔,民间一般冶铁,一日可出几万斤?”
欧阳修苦笑道:“几万斤?民间一般冶炉,一日只得几千斤。一两万斤,已是罕见大炉。”
几人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都在心里暗算。这一座炉子,一日出铁几十万斤,相当于民间最大炉子几十座。按一年生产十个月,便是近亿斤,远超朝廷铁课。这是什么样的效率?全部卖出去,可以卖多少钱?看那里的样子,铁就像不断的河水一样流出来,几乎不停歇。怪不得,杜中宵会说,钢铁卖不出去就像是泥土一样。新铁源源不断地出来,可不就是如此。
此时冶炼钢铁已经全部使用蒸汽机动力,淘汰了人力。一台蒸汽机,在高炉那里,同时带动运输物料和鼓风。另一边,则是另一台蒸汽机,带动锻锤和轧辊等等。机器轰鸣,并没有几个人在这里。
看了好一会,晏殊才问道:“运判,现在铁监里有几座炉子?一年可以冶多少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