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 第30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张岊听了,叉手高声道:“节帅放心,末将必不辱使命!”
杜中宵道:“这几天你辛苦一些,带着本部人马,仔细拟定作战计划,交给经略司。西州又称二十二城,也就是说高昌周围有二十二座城池。当然,这些城池,在内地只能算堡寨,真正的大城,只有高昌和交河州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高昌,其余地区民心安定,是我们此次的作战目标。数万大军前来,要不出差错地完成任务,才算胜利。”
众将一起叉手唱诺。
杜中宵道:“高昌全国兵马,不超过三万人。除了高昌和焉耆之外,其余各地兵马皆不多。此次我们攻高昌,隔绝焉耆,本就是以强击弱,不能给敌人以翻身的机会。我估计兵到高昌城下,他们还未必能反应过来。各部拟定作战计划,不应以难、险为目标,而应尽量细致。”
赵滋道:“节帅,我带兵围高昌,是不是要路上急行?”
杜中宵道:“不错。你部应先以骑兵部队在前,蒲昌、宝城、柳中等地皆须绕城而过,在其他部队之前到高昌城下。到了地方之后,先不攻城,只在外面威胁高昌城中,让他们不敢出城。高昌派出来的救援人员,一个也不要让他们跑出去才好。”
赵滋道:“节帅如此布置,不有些视高昌守军如无物吗?先头部队,派多少合适?”
杜中宵道:“此次十万大军入西域,本就是要彻底解决西域问题,一个高昌,出其不意进攻,本就不是什么劲敌。你部轻装部队,约五千人为数,全员骑马,过了鬼谷后先行,直去高昌。后边的重装部队随在张岊所部先锋之后,他们围蒲昌、宝臣和柳中,你部绕城而过,到高昌去围城!”
赵滋叉手唱诺,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在居延一年多,兵不血刃入伊州,已经太长时间不打仗。此次攻高昌,是以强击弱,最容易战功的时机。赵滋入杜中宵手下六七年,到了调换晋升的时候了。
杜中宵对李复圭道:“伊州到高昌,约七百里路。此次出兵一共约七万人,我们带着本部兵马守伊州。这么长的距离,这么多的部队,保障他们衣食无缺可不容易。还有,攻高昌要用大炮,保障弹药畅通无阻极为重要。军中能不能做到?”
李复圭想了想,叉手道:“虽然不容易,但属下一定做到!”
杜中宵点头:“好!此战过后,必给你计大功!——说实话,高昌一战,与在河曲路时的其余几战都不能比。那时候我们以弱击强,挡者披靡,有一往无前气概。现在我们是以强击弱,但是却没有了以前那种气概了。战场上,你们能不能打出精气神来,让西域的人看一看,现在朝廷军队如何,我心里没底。”
赵滋和张岊听了,一起叉手唱诺,表示绝不辱没了河曲路大军的名声。
杜中宵摆摆手,道:“坐吧,我们坐下仔细说一说。此战是大军整训之后的第一战,战果如何,不只是对我,也对朝廷以后的决定有重要影响。”
几个人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大军整训,京城禁军被张岊所部打得大败。自从京城派了几人到武都军校来,他们回去之后,朝廷再没有其他的动静。怎么说呢,可能朝廷也看得出来,原来的禁军与河曲路大军并不相同,要想完成整训,绝不是几年内的事情。就是河曲路大军自己,因为后来补入的大多是禁军,也不如从前了。不是说禁军不行,而是他们参军已久,绝大部分的军中习惯已经养成,想改过来可不容易。军中的军官多是从禁军中选调而来,虽然入军校中学习,一时又怎么学得好?”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张岊道:“张将军便就是如此,由河麟府路调来,入军校中多次学习,自己应该清楚。现在带兵作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对面的军队,实在差得太多。如果以后有跟我们一样的军队在对面,与之作战,到底有没有把握呢?我看,这可难说的很。”
张岊叉手:“属下自知还有许多学的地方,以后必然用功!”
杜中宵摇了摇头:“不是不信你能学,而是因为现在没有人从前的环境。除非战淬炼,或者军中一切正常,不然很难再有随州时的日子了。这是没办法的事,也不必失望,只要国力还在,一直有人不断补入军中,一切就都不是问题。此战你们尽力就好,不管战果如何,都是以后朝中借鉴的。”
第163章 过蒲昌
蒲昌城头,守军看着城外的宋军呼啸而过,沿着大道直向西而去,不由目瞪口呆。
守着望楼的士卒揉了揉眼睛,对身边的人道:“那是什么军队?从哪里来的?最近有军队要从我们这里过吗?为什么不进城来?活见了个鬼!”
旁边的士卒道:“速去报城主!你哪这么话啊!”
秦先朋看了看不远处的蒲昌城,冷笑一声,猛催跨下马,直向西而去。
大量宋军进入伊州城的消息,高昌还没有得到,完全没有防备。在他们想来,居延到伊州有一千五里之遥,大举进军,总要一两个月才到,不可能没有消息。哪里想到,铁路修到伊州之后,仅仅几天的时间,赵滋的数万大军就到了伊州,紧跟而来的是杜中宵带领的张岊所部五万人。
高昌境内还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候,大量宋军过了鬼谷口。先行的是赵滋所部的五千人,各自带着十日粮,一人两马,一切不管,直向高昌城而去。紧随其后的,是张岊所部的一万余人,带着轻火炮,准备围攻蒲昌、宝臣和柳中。再后面,才是赵滋的大股部队,带着大炮,直向高昌城去。
听到禀报,蒲昌城主阿马里猛地站起来,瞪大眼睛道:“什么军队?最近高昌无战事,伊州已经献与中原大官家——等等,莫不是中原军队进入高昌了?”
来报的士卒哪里知道?只是道:“看来的队伍极是庞大,怕不是有过万人!到底如何,城主亲自去看就是。中原一向礼仪为先,若是进高昌,应该先派使节来才是。”
阿马里不敢怠慢,急急带了卫士,随着报信的士卒,到了城中的望楼上。此时赵滋所部的队伍已经过去一半,阿马里定睛观看,就看见了旗帜上的“宋”字,对士卒道:“你们不识中原文字,难怪不知来的是什么人。看他们旗帜,来的定然是中原宋军了。”
士卒道:“中原宋军,怎么会突然到高昌来了?城主,要不要出城问一问?”
阿马里怒道:“他们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问什么问?——速速关了城门,不许出入!”
旁边的士卒应诺,急急吩咐城外的人进入城里,把城门关了。关了城门,阿马里才觉得心定,仔细想了想,道:“作怪,没有半点消息,怎么有大股宋军入境?”
蒲昌城在中原只算寨子,不但是小,而且城墙多年不修,倾颓不少。周围是农田,一马平川。此时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收获已经到了尾声,许多农民正在田里收麦子,傻傻地看着大量军队经过。
有的人明白过来,急急忙忙向城里赶,却发现城门关闭,在城外叫门,一时城门外乱糟糟的。
阿马里在望楼上来来回回踱步,口中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城中只有不足一百兵马,难道要阻拦来敌?还是不管,派个人去报高昌?”
一边的士卒道:“城主,那些人只是路过,并不来攻城。你看,他们都是一路向西去。”
阿马里不耐烦地道:“我岂看不出来?向西是高昌,他们摆明了要去夺高昌!我们怎么办?难道等他们占了高昌,再回来对付我们?”
周围没有一个人说话,一时望楼上显得非常寂静。
阿马里心中烦燥异常,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城外的宋军,一看就是大队人马,最少也有几千人,自己城中几十兵马,怎么敢去迎战?不如躲在城里,看他们如何作战才好。可宋军去攻高昌,后边难道没有人来攻自己?总不能伊州的宋军全军而出,置自己不管。
一直过了大半天的时间,宋军的队伍才完全过完,周围再见不到一个影,刚才仿佛是一场幻梦一样。
阿马里看着外面,过了好一会,才道:“速速命令城中的人,出城把未收的麦子收了,那是我们的军粮!收了粮食,闭城而守,这是坚壁清野之策!任宋军怎样,我们只要不开城门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