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和韩琦点了点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粗略一算物资,他们就知道,必须立即开始准备,不然就来不及了。近百万人的大战,从外地运粮,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准备,还是第一次。
杨文广道:“除了粮草,钱也不可缺。大战一起,军中的赏赐要发到参战的士卒手里,不然容易军心不稳。此事还牵涉到地方,必须中书和三衙一起,才能万无一失。”
杜中宵想了想,道:“一想起来,战事千头万绪,要准备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今天不议细节,先定下来,挑个合适日子再一起议吧。一时之间,难以说得清楚,不要有遗漏。”
第220章 早做准备
刘几迎出城外,接了前来的李复圭进城,到州衙安歇。上了茶来,各自落座。
李复圭道:“我从真定府坐火车而来,看修到河间府的铁路刚过莫州,这样慢怎么能行?不能在秋天之前修到河间府,防秋就没有大用处。必须要想办法,把铁路修好。”
刘几道:“冬天时间北边幽州地震,河间府周边也遭灾,征调民夫着实不易。现在修路的,还是从真定府和定州那里征来。没有人,当然修得慢了。”
李复圭道:“民间人力不够,那就用河北路的禁军。除了在军校整训的,其余人员,可以暂时派到工地上去。九月之前,铁路必须到河间府。如果误了,重加惩治!”
刘几吃了一惊,没想到突然之间这条铁路变得重要了。原先说的,只要今年修好便就足够。突然之间提前几个月,哪里找那么多人出来?河北路的禁军倒是有人,只是不容易调用。禁军是用来打仗的,可没有当作厢军使用的习惯,禁军的官兵也不愿意。
劝了茶,刘几道:“太尉,怎么突然之间这么紧急?以前说的,只要年前修好就可。”
李复圭道:“你不知道,契丹已经点集兵马,今年很有可能南下幽州。数十万大军聚集,要多少粮草弹药?没有铁路,物资如何运到河间府来?更加不要说,仗打起来,需要的物资更多。”
听了这话,刘几道:“我只是得枢密院公文,命加军校里加紧一些。原先要三年的,最好在年底前就练出一批军官来。一年时间哪里够?听太尉的意思,事情比想象的更加紧急?”
李复圭点了点头:“不错,非常紧急。依圣上的意思,今年要在河北路布置大军,与契丹拉开架势干上一场。本朝参战的军队,不下五十万之数。加上征用的各州民夫,怕不是有七八十万人。枢密院严令提前准备好物资,不许从地方征调。想一想,要多少粮草?”
刘几点了点头,心中一算,便就明白了李复圭的意思。这几年朝廷钱粮充足,而且运输便利,进行战争的时候,不再从地方征调也不稀奇。不过,后方虽有,不能及时运往前线,还是没用。现在开下物资云集开封府周边,铁路不到,就难以运输。
李复圭是枢密院掌管后勤的官员,大战之前,必须确保物资到位。此次来河北路,便就是最后检查一番,选择合适地点,作为物资的储存地,也是战时的后方。
听李复圭发了几句牢骚,刘几道:“太尉,突然之间说有大战,自然诸物都缺。现在七月,离着十月契丹人南下,还有约三个月时间。只要各地用心,不会有大事。”
李复圭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确保七八十万人的物资,粮草、军需样样不缺,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枢密院定的,是西边以定州为中心,东边是河间府。定州接的是原来的粮草,河间府则要接京东路。定州自有铁路通中原,一切方便。河间府到京东路,则是一路池沼,水系杂乱,水陆交通都不方便。我此次前来,就是要理顺京东路到河间府的交通,不要误了战事。”
刘几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前些日子,从京东路招来五六千士人,补入了军校中。原来本府就是要靠京东路。不过,从京东路运粮来,可不容易。”
若在后世,从齐鲁大地北上幽州,才是正途,但这个时代不行。由于黄河下游摆动不定,加上其支流也多泥沙,地形非常复杂。大宗物资要想从京东路北运,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有河流可以利用,陆路运输却非常不便。李复圭必须想办法,调协调州县,组成动输体系。
这个年代中原北上的路线,是从开封府沿太行山东麓,地形比较稳定的地区北行。河北路到京东路的路线,并不适合大军前进。
李复圭道:“我过几日再与几位帅臣谈,让他们召集未整训的禁军,帮着修铁路。粮草从京东路运来着实不易,有了铁路,容易许多。太尉,你要早做准备,在这一带划出储粮的地方。”
刘几皱了皱眉:“依此说,应该在河间府周围建几座新城才是。可眼看就是秋收时节,哪里能征来民夫?等到秋后,战事就要打起来了。”
李复圭连连摇头:“不能征来民夫,就让士卒去做。这里有太尉的五万大军,还有军校,里面的人都可以用。以河间府为根本,建起几座城来,到时里面储存粮草弹药,驻扎兵马。”
刘几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用士卒自然方便,可宋朝还真不习惯做这种事情。修城筑路,向来是征调民夫,或者使用厢军,极少用禁军。听李复圭的意思,现在显然不同了。
交待了几句,李复圭道:“河间府处滹沱河和黄河之间,南边由于黄河泛滥,尽是沼泽。可以沿着滹沱河,在到莫州之间,多建几座新城。到时不管大军驻扎,还是储存粮草,都方便许多。太尉,枢密院定的,是东线以河间府为根本,必须仔细准备。不要到了战时,大军来了河间府,没地方居住,粮草弹药无处存放,那时可就无法交待了。”
刘几称是,心中暗自思量办法。眼看就是秋收时节,征用民夫不现实,只能使用军队了。随着天气凉爽,雨水渐渐减少,修筑土城倒也不难。
想了一会,刘几道:“我命军中士卒筑城不难,不过,所需的物资却要提前拨来。若只是从地方调集,只怕一时之间筹集不了那么多。”
李复圭点头:“不难,铁路已经修到莫州,这里缺什么,命人运到莫州就是。太尉,我要再强调一遍,今秋可能是近百万人的大战,不是从前状况可比。你要心里有数,万不可到了时候缺东少西。”
刘几称是。道:“太尉远道而来,我在后衙设下酒筵,为你接风。再请王知州过来,他是高阳关路都部署,有什么事情也好商量。征用未整训的士卒,总要他同意才好。”
李复圭点头答应。
随着禁军整训,枢密院和三衙改革,这些各路帅司的地位不比从前。军权慢慢消失,军事路的意义其实已不大了。比如在河东路,随着禁军整训完成,几个军事路已经被裁撤掉,只留下了一个河东路经略司。实际上刘几的帅司,已经代替了原来河北路的军事路。
王贽作为高阳关路都部署,实际是只管着未整训的禁军,算是过渡人物了。
第221章 贾逵出兵
贾逵骑在马上,看着道路上的士卒用尽力气,拖拽着火炮,觉得心里烦躁。前些日子刚刚下了一场雨,道路泥泞,火炮运输非常麻烦。
部下将领郝质道:“太尉,现在雨水多,道路泥泞,何不等些日子再运炮?”
贾逵连连摇头:“不现在运去,等到用的时候,更加来不及。瓶形寨是河东雄州,契丹在那里把守甚严。没有火炮,攻那里可不易。只有随军带炮,出契丹人不意,才可万无一失。”
决定今秋在河北路与契丹开战后,枢密院命庞籍以整训过的河东路兵马代替贾逵,命贾逵率所部到代州繁峙县。做好一切准备,一旦开战,立即率大军攻灵丘,夺飞狐。一旦占领了飞狐县,宋军就夺得了此战的主动权,太行山为自己所有。
河北路的战事,太行山的地位非常重要。谁占领了太行山,就打通了与河东路的联系,可以借助河东路的力量。敌军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断了后路。贾逵五万大军,从朔州一路而来,并不容易。特别是现在雨水较多,道路泥泞,火炮和粮草运输不易。
看了一会,贾逵道:“再去想办法找些马来,一路都不好走,靠人拉怎么能行?”
郝质道:“代州冯知州,父冯文懿公,积功而至此任。治内健马都已经被收为军马,民间马匹想雇也不容易。太尉见冯知州时,没有说明要用马,属下如何去跟州衙交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