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对一边的文彦博和韩琦道:“枢密院如此布置,中书以为如何?”
文彦博捧笏:“臣以为,枢密院布置尚算严密。契丹南下,一共调集了七十万大军,其中部族骑兵四十一万人。曲阳灭了其三万人,还剩三十八万。这三十八万人若集中攻保州或雄州,必是激战。”
韩琦道:“自耶律洪基到幽州,已经过了半个月,北边并无动静。只派了三万骑兵奇袭定州,全军覆没。不过,契丹人在幽州十几日的时间,必然有自己的谋划。”
赵祯站起身来,与众大臣到了桌子前,看着上面铺着的地图,一时间没有说话。
今日来的,中书门下只有文彦博和韩琦两位宰相,以及枢密使副,加上赵滋和杨文广两人。自契丹开战,这个指挥团体慢慢成形,已经成了赵祯指挥战事的基本配置。
与以前相比,宰执的作用下降了些,武将中的赵滋和杨文广的地位上升。现在作战,前线的指挥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知识,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宰执官员,很难胜任。
严格讲,国家战略方面,应该是宰执官员拿主意。前线战事的具体指挥,应该是有战争经验的官员为主。现在只是粗具规模,刚刚成形。
看着地图,赵祯道:“易州已是太行山边,数十万大军聚集那里,只怕不便。”
杜中宵道:“契丹人的大军,还是主要驻扎幽州。只有前方有了突破口,才会全军南下。以保州为例,契丹要攻,也不会用太多军队,不然施展不开。现在天气冷了,前方的河流冰封,很难说契丹只会进攻保州,可能也会攻雄州。那时候战线展开,数十万大军就有用处了。”
富弼指着涿州道:“若进攻雄州,契丹就可以以涿州为聚集中心,全军进攻。”
众人看着地图,一起研究。过了一会,文彦博道:“若是军中自带粮草,不顾补给,契丹人可以南进多远?除了前线,后方我们可没有大军。”
赵滋道:“契丹都是骑兵,除了将士口粮,还要带马料。能带三五日粮,已经是极限。如果只是赶路,契丹人可以前进二百里以外。”
文彦博一惊:“若是如此,就已深入内地,岂非要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