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究拱手:“多谢盛情。我是今年新入军中的,家中贫寒,可是吃不起羊。”
曹权和一众军官听了不由大笑。曹权道:“我在军校时,就听说过学究。不管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凡是考试,都是第一。我们私下里议论,学究好似天生就是学这些的,实在不是平常人可比。今日两军恰好聚到一起,自然要请学究饮一杯酒。”
曹权是将门出身,家境富裕,不会在意一只羊的价钱。孟学究在河间府军校是一个传奇,里面的学员人人皆知。河北路禁军是以河间府军校为核心整训,军中人人好奇。
喝了几杯酒,说些以前军校闲话,大家其乐融融。
曹权道:“学究,你是学的好的人,为在下分说一番。此次契丹大军南下,帅司不派刘太尉来,却派我们这些新整训,学的时间不足的人,是什么意思?”
孟学究道:“我们等将领,怎么好随便猜测帅司的心思?”
曹权道:“大家无事,随便说说罢了。漫漫长夜,没些闲话说着,多么没有意思?”
孟学究想了想,道:“好,我只是随便说说,不要向心里去。此次契丹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永静军。奈何那里已经坚壁清野,找不到食物。试着攻了永静军城,根本没有办法破城。而且朝廷派的援军已经到了齐州,正大举北上。没有办法,只好退回,到沧州与契丹大军会合——”
听到这里,曹权道:“学究,他们已经到了永静军,何不继续南下?朝廷的援军,总是还远。”
孟学究摇了摇头:“军中无粮,他们要到哪里去?永静军离边境四百里,他们带十日粮,到了那里也吃得差不多了。坚壁清野后,又无处搜刮粮草,只能退回,不然就只能饿死在那里了。”
这些人都是以前禁军的中将领,河北路多年没有战事,对契丹人的行为很迷惑。没有军粮,命士卒到处抢就是。坚壁清野,就真能把境内的百姓和粮草都收到城里去?虽然一路上都没有人烟,曹权还是不敢相信,真能够做到这一点。
能够坚壁清野,是因为朝廷舍得花钱。要不是钱给得够,只靠着行政命令,或者恐吓,百姓才没有那么听话。是在朝廷严令之下,三司又大把掏钱出来,甚至有入城之后,免税一年的好处,才把百姓都收集到了城中。曹权这些人的眼里,根本没有朝廷这样花钱的概念,一直理解不了。
对于游牧进攻,坚壁清野是个大杀器。北方入侵,他们靠的就是入境之后抢掠,一抢不到,军中就没有粮草了。只是做到太难,以前没法实行罢了。大量百姓涌进城里,让他们能够衣食不缺,还有住的地方,就是一大笔钱。再给他们好处,朝廷下年税赋必然影响,钱数就超出朝廷能力了。而且对于朝廷和军方来说,百姓并不重要,只是数字而已。收钱可以,花钱的事情就免了。
契丹人入境,一旦十日还抢不到粮草,就无法继续了。五代的习惯是因粮于敌,宋朝在这些年快速发展之后,才能做到坚壁清野,把这个习惯生生改过来。
一众人啧啧称叹,纷纷劝酒。
曹权道:“契丹数十万大军南下,听说是举国之兵。朝廷该派精兵强将迎击才是,怎么放着河间府近二十万大军不用,却派我们去守乾宁军?莫不是,帅司认为我们更善作战?”
孟学究摇了摇头:“在军校里学了半年,应该明白,我们怎么也比不过那几军。为什么不派他们上前线?依我想来,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至于任务是什么,那就说不好了。”
曹权摇头:“我听来的消息,是我们学的时间不足,到乾宁军跟契丹作战,边战边学。那近二十万大军,就闲在河间府,防有意外而已。”
孟学究笑着摇了摇头:“世间哪里有这种事情?杜太尉自救唐龙镇,打了多少仗?不逢一败。他怎么会做这种没意思的事?恕我直言,派我们去,就只能说是其他各军有更重的任务。”
曹权听了,举起酒杯:“听君一席话,着实是令人茅塞顿开。这几日,我们都议论,怎么就会派我们去前线?众说纷纭,不过还是学究说的最有道理。”
孟学究饮了酒,道:“此次战事,只能说帅司所图甚大。若只是要击败契丹,应该要精兵尽出,把河间府的几军迅速派到沧州去。惟有如此,双方真刀真枪战上一场,契丹人败了,才会甘心退去。现在帅司的布置,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直在拖时间。”
孟学究就是觉得帅司在拖时间。边境州军坚壁清野,整修城池,立足于守。契丹攻进来,也不派大军迎击,任他们南下。契丹人进攻得再远,也只是继续扩大坚壁清野的范围。
第43章 战前聚议
河间府帅司,杜中宵站在院子里,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面色平静。经过这五六日安排,现在的帅司才初步像个样子了。下属各机构基本补齐,官员到位,各司其职。
天一天一天地冷了下来,周围河流冰封,地上积雪未化,就连檐下的冰凌都挂得尺余长,到了中午嘀嗒嘀嗒滴水。军中发下了棉衣,来往的人都裹得像个棕子一样,看着有些滑稽。
一个士卒过来,向杜中宵叉手:“太尉,各将领已经到了官厅,正在那里坐等。”
杜中宵点了点头,命士卒去了,向一边的官厅走去。
进了官厅,众将起身,向杜中宵行礼,各自落座。
杜中宵在主位坐下,对众人道:“契丹围了信安军,主力已过钓台寨,正向乾宁军前进。不过,他们没有西来攻霸州,只是向南。应该跟我们估计一样,去沧州。”
富弼道:“沧州是沿海大州,地方广大,又有盐场,非寻常地方可比。现在州中有五千军,火炮二百余门,粮草弹药充足。据他们自己估计,坚守半年,应无问题。”
刘几摇了摇头:“若是能守半年,契丹人的粮草就早早用光了,饿也把他们饿回去。”
杜中宵道:“军中自己估计,当不得真,时间说长一些表功罢了。据帅司估算,如果契丹不顾一切进攻的话,沧州物资应该能守三个月。不过,真打起来,别的不说,弹药用量可是说不好。对于沧州,帅司定的时间是两个月。如果契丹两个月后还围着不退,帅司就要派兵解围。”
什么守半年,杜中宵根本不信。这些日子向沧州城运的炮弹才有多少?契丹真不要命地进攻,能守两三个月就了不起了。三十多万大军攻一座城,契丹又有火炮,到时发生什么可说不好。甚至,杜中宵在心里都做了契丹攻破沧州的准备,想好了应对方案。
十三郎帅五万骑兵,已经到了齐州,正向德州、棣州前进,堵死契丹南下的路。由于附近州军都坚壁清野,契丹无力派大军更加深入,只能强攻沧州。破了沧州,才能面对十三郎。
赵滋道:“帅司的谋划,是先诱敌于沧州附近。等敌士气衰竭,数路大军齐出,歼灭敌军。现在雄州是张岊驻守,河间府则有刘太尉一军。加之新调来的窦舜卿、刘兼济两军,贾逵军大部,一共约二十三万人左右。帅司设于河间府,刘兼济与刘几军驻此。来河北路的物资,以雄州为中心,分运各方。贾逵军驻莫州,窦舜卿则驻霸州。李复圭为随军转运使,驻于雄州。”
李复起身,叉手唱诺。河间府是铁路线的终点,不适合作为物资转运中心。战线移到东边,适合物资转运的地点就是雄州。李复圭多年掌管军中后勤,现在关键时刻,他来管是最合适的。
赵滋道:“河北路原有禁军八万人,编成两军,到乾宁军附近驻守,防契丹突然东进。一军由马怀德率领,驻乾宁、木门一带。一军由由李惟贤率领,驻景城镇附近。两军互相呼应,拱卫河间府。”
富弼道:“这些军队都是新编成,战力说不好。河间府的刘几兵马,要随时做好准备。他们一有意外,立即救援。契丹的进攻目的应该还是沧州,乾宁军只是侧翼。”
刘几叉手唱诺。他本来是河北路延边经略使,杜中宵为帅后,身兼副帅。实际上跟军中一样,是杜中宵一旦有意外的第一顺位接任的人。富弼虽然是枢密副使,却不是指挥官,只是庶务官。
赵滋布置完毕,杜中宵道:“此次战事,帅司准备的是,任契丹进攻两个月。大约临近年节,大军出动,与敌决战。这两个月的时间,各军要做好准备,不能只是坐等。便如进攻的时候,各军不能再靠铁路运动了,而要靠驮畜。怎么使用驮畜,必须先要有条例,不能到时乱了。诸般种种,这些日子仔细列出各种计划来,再逐步完善。大军作战,战前的计划犹为重要,切不可到了战时再去想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