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有些担心:“河北路禁军只整训一年,军官不足。他们与契丹人作战,会不会发生意外?”
杜中宵道:“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军官了,只能让河北路的禁军自己选人了。现在与契丹军队作战,主要目的,是拖住契丹军队。等我们其余军队准备好了,断其归路。派其余的几军去,怕把契丹人给吓跑了,河北路禁军正好合适。他们战力说强不强,与契丹对阵,恰是刚好。”
富弼不说话,明显心中不忍。知道他们战力不强,还派上战场,心里那关过不去。
杜中宵道:“没有办法,不如此做,契丹大军受挫,很可能就退回去了。他们全是骑兵,退了我们想追也难。四十万大军,能够聚在幽州,是难得的机会。不能抓住机会,把他们全歼,说不过去啊。而且河北路的禁军虽然军官不足,体系还不完善,战力也不要小看了。只要将领用心,指挥得当,契丹军队也难说会占到什么便宜。马怀德已经重新编组过,全军聚在一起。依我看,加上李惟贤所部,契丹哪怕出动十万大军,也不一定能占上风。”
看富弼不信,杜中宵摇了摇头,微微一笑,也不分辨。
现在看得出来,契丹军队的战力,与新的宋军有根本的差距。哪怕河北路禁军时间不足,军官也不完备,也不是契丹军队能比的。士卒训练了一年,其实已经够了,现在缺的是指的挥。军官不足又怎么样呢?在战争中,人才会很快成长起来。八万人的部队,能够练出一军来,也不是契丹能对付的。
为了吸引住契丹人,杜中宵并不介意牺牲掉沧州。要想围歼数十万契丹军队,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沧州如果能守住,就是此战的大功臣。
战兵四十万,签军四十万,为了供应他们,会把契丹国力抽空。让他们多留在宋军一天,契丹国力就弱一分。等到宋军进攻,就由摧枯接朽一般。
刘几道:“契丹数十万大军入境,终究是大患。如果赵太尉那里计划妥当,准备就绪,还是及早发动战事的好。只要我们攻入契丹,他们必定回援,沧州的围也就解了。”
杜中宵道:“昨日公文,圣上欲要再调五万人去京东,彻底堵死契丹南下之路。一两个月后,与我们一起合围契丹大军于沧州。看起来,圣上对于此次围歼军队,看得很重。不是我不顾乾宁军的安危,而是要尽可能消耗契丹实力。再过一个多月,契丹的军粮就该困难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准备好了,一举攻进契丹境内,合围契丹大军,岂不是更好?”
富弼叹了口气:“圣上一向中正平和,不是冒险好战的人。这一战也不知怎么回事,竟然是下了决心,一定要置契丹大军于死地。哪怕冒上些风险,也在所不惜。”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说话。赵祯是个明智的人,却未尝就是什么中正平和,不好战。党项元昊初叛的时候,宋朝的措施非常激烈。只是宋军的表现实在糟糕,赵祯只能接受现实,最后与党项讲和。这几年以来,杜中宵对外战事连战连胜,未逢一败,最远已经恢复了西域。有这样的强军,跟皇帝讲应该天下和平,不对外生事,怎么可能?
随着契丹南下沧州,宋军的包围圈慢慢成形,赵祯的信心越来越足。如果能把契丹军队拖在乾宁军一带,赵祯可能还会向前线增兵。能把契丹的主力一战歼灭,倾尽国力又如何?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弄清北边幽州的地理民情,做好战事计划。赵滋带着一帮官员,天天为此事忙碌。幽州一带的地理基本搞清,正在慢慢绘制更详细的地图。进攻的时候,每一军到每一团的任务,进攻的路线,都尽量标出来。
现在做的计划,很可能与将来发生的战事并不一样。但有了这计划,各军就明确知道了自己的作战任务,不会成为无头的苍蝇。数十万大军齐头并进,那种场面,杜中宵想起来都有些激动。
现在正是最无聊的时候,乾宁军战事对宋军其实并不重要,真正的主力部队并不在那里。可数万大军作战,又不能不用心,胜败随时影响人心。为了不让局面发生大的变化,杜中宵手据十万大军在河间府坐镇,一有意外,随时救援。为的,也只是把契丹军队留住而已。
第56章 人多粮少
沧州城外,耶律洪基带着一众大臣,由古匿陪同,看他运来的宋军火炮。
古匿指着火炮道:“宋军的火炮着实精良,非我朝火炮可比。下官想陛下正带军围城,古于无法攻到近前,特把这些火炮送来。有些利器,攻破沧州城何难!”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好,甚好!宋军火炮打得完,打得准,着实是厉害。有了此炮,当能攻破沧州城墙。破了沧州,这一仗就是大胜!”
一众大臣一起叫好。到了沧州已经有些日子,被城头宋军火炮压制,契丹人根本到不城墙下。沧州是大城,火炮比长城口厉害多了,没几天契丹的火炮就被打烂。这些日子,契丹将领对宋军的火炮都快魔怔了。古匿抢了数十门炮,运到城下,对攻沧州城是天大的好事。
领着众人到了另一侧,古匿指着堆着的一堆炮弹道:“这些都是大宋军的营帐里搜来,是火炮用的弹药。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鸣放,不敢乱试,全都送到陛下这里。这些弹轻重不一,依下官估计,那些轻的炮弹,应该是宋军常用,打过来会炸的那一种。”
耶律洪基上前仔细看了看,道:“应该是了。无妨,等明日让军中炮兵试一试。都是炮,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试得好了,便就用这些火炮来攻城!”
一切看完,到了旁边大帅坐了,对古匿道:“此次乾宁军一战,你连破宋军两营,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必要重赏!我军不善攻城,偏偏宋军又都躲在城里。而且城头有火炮,以前的攻城器具,已经全部都没有用处了。现在宋军在城外的,就只有乾宁军。我这里再拨付你五万兵马,与宋军大战一场!”
古匿急忙拱手称谢。想了想道:“宋军的火炮着实犀利,两军作战的时候,若他们列好阵势,用火炮轰击,便极难靠近。如果能够冲到近前,他们都只是用火枪而已,并不是我们骑兵的对手。”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道:“你意欲如何?”
古匿拱手:“要想突破宋军防线,最好有重甲骑兵。沧州城下,宋军又不出城迎战,重甲骑兵在这里没有用处。微臣斗胆请陛下,派些重甲骑兵到乾宁军,助微臣与宋军之战!”
耶律洪基一时不语。重甲骑兵是契丹国本,三万人而已。这三万重甲骑兵,是契丹大国的标志,草原上的游牧部族轻易不敢反叛的依仗。不过现在攻沧州城,连城头的宋军样子都看不清楚,重甲骑兵实在没有用处。没有仗打,这些重甲骑兵在这里还有用吗?
想了又想,耶律洪基道:“好,我便派一万五千重骑,随你去乾宁军!此去必须大胜!胜了必然有重赏,若是败了——你不必回来了!”
古匿大喜过望,拱手道:“陛下安心!有重骑相助,微臣必把宋军杀得七零八落!”
过了黄河,
古匿只觉得意气风发,忍不住一声长啸。宋军用枪炮这么多年,周围的势力,特别是契丹还是注意到了变化。现在他们觉得最有用的,就是用重甲骑兵,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火炮封锁范围,对火枪步兵近距离杀伤。对于进攻者威胁最大的是开花弹,宋军火炮的数量又多,一般的轻骑兵和步兵都很难突破。到了火枪手面前,数量不足,只能被火枪射杀。如果是重骑,开花弹的破片威胁不大,骑兵可以冲到宋军阵前。等骑兵近了身,挨过火枪齐射,宋军的刺刀就显出劣势来。与长矛相比,上刺刀的火枪远远不如,根本挡不住如墙而来的重骑兵。
前些日子最后被谢池一军挡住,契丹军队就明白,仅靠他们的轻骑兵,只有依靠突袭,才能与宋军作战。现在宋军紧紧聚在一起,互相支援,契丹的机会实在不多。
现在有了重骑就不一样了。可以摆开阵势,与宋军好好战上一场。
到了军营,溥古和图古辞一起出迎。见到古匿带来大量军队,都欣喜异常。
到了帅帐坐下,古匿道:“此次去沧州,圣上对前些日子的胜利,是交口称赞。又派了五万人,还有一万五千重骑,让我们好好与宋军战一场!”
溥古看了看图古辞,向古匿叉手:“将军,你这几日去沧州,我们这里却有两个坏消息。”
古匿道:“现在我们十万大军,还有一万五千重骑,足以把前面宋军碾碎!还能有什么坏消息?”
溥古叉手道:“一是宋军也增兵了。原来在乾宁军南边的四万宋军,前日到了乾宁军城。现在前方的宋军,有八万人之多。我们虽有十万大军,也没多大优势。”
古匿脸色有些不好看。现在契丹人也知道,两军战力不能只看人数。以前双方军队战力差不多,军队人数,大约代表了双方的战力。现在宋军早已今非昔比,只看人数,契丹人要吃大亏。宋军增兵之后有八万人之众,契丹十万军队,实在没什么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