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 第46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两人出去,杜中宵对刘几道:“兵临城下,还想着降了有什么好处,这些人脑子坏了。若不是我为朝廷脸面着想,话说出去,就一定要做到,必然不会这么轻松!”
刘几道:“此事眼看着就要结束,太尉忍一忍吧。契丹这样的大国,一两年间,就被朝廷灭国,是未有之武功。此种大功,当然不容易。”
杜中宵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走到门前,看着外面景色。已经是春天了,外面桃红柳绿,正是一年最好的时节。仗打到现在,杜中宵有些烦了。契丹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可以计日而灭。大定府两万余军队被消灭掉,契丹剩下的军队,只有一万余人。面对宋朝大军,根本无还手之力。
面对这种局面,这些契丹人还想三想四,真是没有吃过苦头。
这一仗打完了会怎么样?杜中宵不愿去想。这功劳太大,不知会有什么奖赏。杜中宵也不在乎。自己做到枢密使,更进一步无非是宰相,又有什么呢。杜中宵已经有些累了,只想好好休息一番。
率大军横扫大漠,听起来好似是威风无比的事情。其实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些枯燥。现在的契丹已经是死老虎,然而这些契丹官员,却没有一点要亡国的觉悟,让杜中宵懒得理他们。
看了一会风景,杜中宵回到厅内,对刘几道:“明日让王凯和贾逵进城,安排接下来的战事。此次我们北来,最难攻的地方就是大定府。结果这个样子,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对了,前几日去信让李复圭到这里来,有没有回信?”
刘几道:“今日有公文回来,李太尉说是快马赶来,后日就到。”
杜中宵道:“如此最好。现在我们要打到哪里,最关键的是看李复圭怎么说。只要粮草运到,契丹已经无力阻挡。因粮于敌,不是不行,但却不能找久驻扎。”
刘几沉默一会,才道:“占了地方就回,不长久驻扎也未尝不可。”
杜中宵摇头:“契丹已经无力再战,除了大定府,再攻下上京和东京,就群龙无首了。如果我们不能找久占领,占了地方何益?还不如等上些时间,等到道路修通,才去战领不迟。”
刘几没有说话,心中暗叹了一口气。怎么能一样呢?先去占领,军功就拿在了手里。撤回来之后地方丢了又如何?道路修通,再去占领一次好了,还多一次军功呢。只是对杜中宵来说,现在根本不把军功看在眼里,当然就不会这样做了。
刘几明白,从去年幽州一战再到今年,杜中宵的功劳太大,已经不计较这些了。可对于手下的将领来说,还是在乎的。人这一生,能碰到几次这样的机会?
皇城里,耶律阿琏听萧图古辞说完,不由皱起了眉头:“依你所说,我们降了,杜太尉也只是允许带着家财,到开封府做个富贵员外。那我们为何要降?宋军要进攻皇城,也没有那么容易!”
萧图古辞道:“大王,只怕在宋军眼里,进攻皇城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耶律阿琏一拍案几:“这里是中京,本朝最要紧之地,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萧图古辞道:“攻外城,宋军用了一天。攻内城,不足半天。大王,攻皇城要用多久?”
耶律阿琏一时怔住。他的脑子一直无法接受,宋军可以用一两天的时间,就攻破中京大定府。这是契丹最大的城池,有两万余守军,依着以前经验,宋军轻易没有办法。可现在的宋军,处处违背常识,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办起来轻松愉快。
见耶律阿琏不说话,萧图古辞道:“大王,皇城正门外面,宋军不知布了多少炮。依我看,他们火炮一放,城门就破了。事已至此,我们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了,早早降了吧。”
耶律阿琏一拍手:“如此就降,我如何甘心!”
韩运道:“不甘心又如何?现在宋军占尽上风,我们降与不降,他们并不在意。依我看来,杜太尉只怕还不愿我们降呢。所以他只给一个时辰,若是还不降,就要攻进来了。”
耶律阿琏沉默一会,抬着看着众人,道:“这么说来,你们都决定降了?”
萧图古辞等人一起点头。他们虽然没有商议过,却都是这心思。一天半的时间,外城和内城就全被攻破了,哪里还守得下去?早早降了,收拾家产,想办法才是。
耶律阿琏看了看四周,无奈地道:“既然如此,那就降吧。但愿宋军说话算数,不要进了皇城之后再为难我们。到开封府做个富贵员外,哼,宋人以为对我们是多大的恩典吗?”
其他人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国家亡了,能做个富贵员外,或许真是恩典吧。
第156章 两说
站在皇城外,杜中宵看着城楼巍峨,对刘几道:“大定府依开封府而建,连皇城也学了来。这皇城正南门虽然比不得宣德门,气势也是极为壮观。”
刘几道:“契丹人要学中原气象,自然不惜力气。”
说完,两人并肩站在城门下,看着南边宽阔的街道,一时没有说话。
耶律阿琏一众人投降后,杜中宵让他们带着各自财产出了皇城,另外安置。另派了一百士卒,驻守皇城。非有诏命,不得擅自入内。杜中宵自己,就只到了皇城门外,没有进去。
一座皇城,建得再好,还能比得上开封府的大内?杜中宵没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非要进去看一看不可。这里是皇城,虽然对现在的杜中宵来说什么都不是,但他还是避嫌。
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去年开始,杜中宵的功绩达到了人臣顶峰,对权力却生出一股倦意。依现在杜中宵的名望功劳,回朝之后,应该必然被升为宰相。那又如何呢?杜中宵人到中年,已经没有了青年时的一股锐气。做了宰相,最少几年之内,杜中宵也没有心力再进行大的改革了。
改革,怎么改革?杜中宵觉得自己没有想好,不想擅自开启。而不进行改革,做什么宰相?自己四十余岁,年纪尚轻,现在做了宰相,以后的余地就小了。
以后的路,杜中宵还没有想明白,最近有些觉得心烦。不造反,做臣子不是容易事。当然,宋朝这个朝代,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安危。最少,杜中宵可以快快乐乐平安富贵的过完这一生,不必担心兔死狗烹。
看着太阳西垂,杜中宵道:“王凯和贾逵该进城了。我们回留守府,欢庆一番。”
两人一起沿着中间宽阔的大道,回到留守府。王凯和贾逵果然已经到了,从里面迎出来。到了客厅各自怀坐定,杜中宵道:“今日上午破了内城,下午耶律阿琏率皇宫中的官员投降。两天的时间,攻下了大定府这座契丹最大的城池。看起来,契丹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赵滋道:“大定府的两万守军已经是契丹剩余的最强兵力。其余兵马,听说临潢府不足万人,东京道大约有一万余人。不过,那里女真人作乱,契丹兵力大多在跟他们作战。”
杜中宵点了点头:“接下来应该没有大战了。上京和东京,该如何作战,有想法没有?”
赵滋道:“我们这几天商量,为防意外,还是尽快占领两城为好。不过一北一东,总有主次。上京道的兵力虽少,那里却是契丹的根本之地,而下治下有许多蛮部,不好对付。是故,欲以王凯和贾逵两军北进,刘几一军东进。不知太尉的意下如何?”
杜中宵想了想道:“也好。此次只取临潢府和辽阳府,以及沿路的城市。其他地方,如果契丹将领降了,那就纳降。如果他们不降,便就不管。等李复圭畅通了粮道,我们再想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