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林燕儿胆气变壮了,她不再缩到角落里,而是站到书桌旁,抢在寒霜的前头,主动替玉柱磨墨。
寒霜心里不痛快,嘴上却不敢说啥。毕竟,林燕儿是李四儿指定的通房大丫头,又已经和玉柱同床共枕了。
以寒霜对玉柱脾气的了解,玉柱若是不喜欢林燕儿,不可能连续两天让她共枕而眠。
玉柱看了看埋头磨墨的林燕儿,又瞅了瞅板着脸的寒霜,不由暗觉好笑。
小小的书房里,满满的都是戏啊!
不过,有竞争其实是件好事,玉柱只管睁一眼闭一眼,揣着明白装糊涂。
用午膳的时候,林燕儿死盯着寒霜的筷子,美眸一眨不眨。
寒霜夹什么菜给玉柱吃,林燕儿都牢牢的记在心里,那一定是男人爱吃的菜。
隆科多和李四儿,都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每顿膳至少七、八十道菜。
玉柱单独用膳的时候,每顿膳顶多八菜一汤。他倒不是刻意想要节俭,主要是天气还冷,菜做好了,都要搁到蒸屉里保温。
肉菜倒也罢了,带叶子的青菜闷在了蒸屉里,不仅叶子全黄了,还令人难以下咽。
说实话,蒸菜吃多了,越吃越没味儿。
据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的描述,溥仪在皇宫里待了二十几年,就没吃过一口热菜。
用罢午膳后,玉柱拿起茶盏,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便唤来寒霜,吩咐说:“打今儿个起,炒好了的菜,都别搁蒸屉里了,直接架到火锅的底座上,在碟子的下头,点上蜡烛或是银霜炭。”
寒霜眯起两眼,仔细的想了想,不由喜道:“二爷,您真厉害。奴婢真的笨死了,居然没有想到这个保温的妙招。”
玉柱微微一笑,说:“皇上经常从宫里赏菜出来,野味火锅几乎每次都有,我跟着阿玛沾光,也吃过不少次了。只是,以前也太没在意,这也是刚刚才想起来的。”
晚年的康熙有两大恶习,一是每顿膳都要赏菜给心腹重臣,一是很喜欢胡乱指婚。
以前,玉柱一直跟着隆科多和李四儿一起用膳。菜太多了,根本就吃不完,他也不方便去考虑保温加热的问题。
现在,出门在外,自己单独过日子了,玉柱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了。
第42章 江宁曹织造
用过膳后,玉柱踱到码头上,缓缓的散步消食。
林燕儿陪着才走了三百余步,就开始喘气了,显见是体力不济。
玉柱不禁皱紧了眉头,这么差的体力,将来生孩子过鬼门关的时候,怎么熬得下去?
为了看看林燕儿的真实体力,玉柱故意绕着码头多走了几圈,林燕儿很快就体力不支了,两脚像绑了铅球似的,快要迈不动腿了。
“你呀,吃太少了,运动也少,这样可不成。以后啊,就在我屋里用膳,饭不能只吃一小口。用罢膳,就跟着我一起散步消食。”玉柱板着脸,训斥林燕儿。
林燕儿能说啥?她只得硬着头皮,乖乖的听话了。
直到就寝前,孙承思还没回来。玉柱也没太在意,就搂着林燕儿,很快进入了梦乡。
孙承思在扬州城中,一连留宿了三天,玩痛快了,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船上。
见到玉柱的时候,孙承思很有些不好意思的作揖道歉,大大的赔了不是。
玉柱很理解的笑了笑,说:“你我都是年轻人,现在不玩舒坦了,难道要等到老掉了牙齿,只能看着流口水么?”
孙承思猛一拍大腿,哈哈笑道:“玉二爷果然是个妙人儿,不是那等假正经的酸秀才。”
这是个公开拼爹的时代,各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
玉柱选了苦读书,考进士,目的是想坐上升迁的火箭,最好是掌握了京城里的兵权,务必要在康熙晚年,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孙承思不同。孙思克的一等男爵,已经被孙承运袭了,孙承思又不喜欢读书,只能就这么混着了。
船队离开扬州后,很快,抵达了大运河与扬子江交汇处的大船闸。
因为,提督江南学政何子昌目前就在江宁府的句容县城,主持秀才们的岁考。
而孙承思要去苏杭办货,所以,玉柱暂时和他分道扬镳。
船队进入长江后,直接驶向江宁府,再经由秦淮河,转至句容县。
秦淮河是江宁地区的主要河流,自远古时代就是扬子江下游的重要自然支流。它的源头有二,东源头出于句容县城北部的宝华山区,南源头出于溧水县东南的东庐山。
只是,船队既然要经过江宁府,玉柱就必须进城去拜见长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