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一行礼应下,匆匆跑出殿中,跟着便见赵翰秋神色阴郁地大步走进殿来。
谢祯连忙从桌后绕出,迎上前去,他直接免了赵翰秋行礼,问道:“中卫告急?”
赵翰秋点头道:“是!回禀陛下,刚至兵部的急报,土特部于五日前进犯宁夏中卫。当地总兵,已将清缴流寇的援军和部队急调至中卫应战。”
谢祯深深蹙眉,他想了片刻,忙道:“流寇且先搁置,务必先对付土特部!”
赵翰秋明显已经在极力克制自己的怒火,对谢祯道:“臣当真咽不下这口气,流寇贼子韩守业,已被我军逼至穷途末路。可土特部竟在这个节骨眼上进犯,待逼退土特部,恐怕这韩守业,又要回一口气。”
谢祯问道:“此次土特部进犯,用了多少兵?可需再调援军?”
赵翰秋道:“回禀陛下,大概有五万人马。边防军外加清缴流寇的援军,暂且已将土特部的部队揽在了边境外。”
谢祯点头:“好!”
赵翰秋道:“只是现在无法再抽调多余的兵力去清剿流寇。对了……”
赵翰秋看向谢祯,接着道:“青海总兵官汪承忠那边,臣已同他取得联系,并已建立更方便的通讯渠道。只是现下汪承忠的兵力,也得驻守西北边境,倘若他抽调兵力对付流寇,土特部恐怕会声东击西,骚扰西北。”
谢祯点头,对赵翰秋道:“西北同样重要,只要和他建立了更方便的通讯渠道便好。”
谢祯接着问道:“土特部此番进犯,且先只守不攻,军费粮草你且去同户部商量。至于其他的,且容朕想想……”
第054章
赵翰秋行礼应下, 可他神色间忧虑未减,对谢祯道:“陛下,大昭境内旱灾未得缓解,土特部如今亦受气候影响, 大片的草原不生寸草。他们如今也急需侵占我大昭领土, 以缓解自己国内压力。”
赵翰秋略一沉吟, 对谢祯道:“陛下,大昭境内如今有流寇之祸, 又要应对土特部侵袭,这两相夹击之下,流寇不能肃清, 土特部威胁亦不能解。”
谢祯问道:“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赵翰秋行礼道:“不如趁如今土特部亦受旱灾侵扰, 收复辽东。”
谢祯闻言一惊,收复辽东?他似是隐约记得阿满提过,景宁二年,他会不顾内忧外患, 好大喜功,收复辽东。大昭之乱,由彼时起。
谢祯忽地心间一沉,继续向赵翰秋问道:“细说。”
赵翰秋道:“先帝早已断了大昭同土特部的互市往来。如今被土特部侵占的辽东一带, 有较为肥沃的农耕土地,用以供给土特部内部所需。倘若收复辽东,那么土特部将失去农耕之地,天灾影响之下, 便会重创土特部, 他们会老实很多年。如今国内流寇不成气候,想来待土特部收兵, 只需派出精锐,一举便可攻克。依臣之见,当抓大放小。”
谢祯闻言陷入沉思,如今局势确实麻烦。
土特部时不时便会骚扰边境,致使朝廷军不能专心对付流寇。国内流寇始终不得肃清,土特部骚扰也不会断绝。这种局面只能一直僵持之下,而赵翰秋所提的收复辽东,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破局之法。
但,谢祯神色间明显浮上焦虑,在阿满的梦境中,收复辽东一战,便是大昭噩梦的开始。所以,绝不能在此时收复辽东。
念及此,谢祯对赵翰秋道:“爱卿,收复辽东一事,往后再议,现在绝不是好时候。”
赵翰秋闻言,面露不解,跟着对谢祯道:“陛下,为何不可?如若收复辽东,臣有极好的人选推荐。”
谢祯抬手,制止了赵翰秋,只对他道:“收复辽东一事,暂且不议。”
赵翰秋见谢祯态度坚决,神色怏怏,只好行礼道:“臣,领旨。”
谢祯想了想,对赵翰秋道:“宁夏中卫,只守不攻。还有你之前说的修建边防军事一事,先选陕甘宁。待此次土特部退兵之后,朕要在陕甘宁一带,以工代赈。”
既然旱情久不得缓解,正好如今国库也有了一笔钱,那便先借修建边防军事一事,以工代赈,叫无法耕地的百姓,有业可守,想来可缓解流寇之祸。
赵翰秋行礼应下,谢祯挥挥手道:“你退下吧。”
赵翰秋行礼离去。
赵翰秋走后,谢祯在殿中缓缓踱步,愁眉不展。土特部,辽东……流寇。
如若不是阿满提到过收复辽东一战,今日赵翰秋的提议,他定会好好考虑。毕竟那曾经也是大昭的国土,如若能借此时机收复,不失为对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在阿满的梦中,他不似如今一般,知晓建安党人的虚伪,知晓南直隶的水深,完全有可能一腔热血,发动收复辽东之战。可现在,他看清了文官集团的虚伪,也深知如今南直隶有极其严重的潜藏祸端,是他完全没有掌握的区域。他就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如此之大的战争。
他隐约觉得,阿满梦中,他收复辽东之战的原因,恐怕还不似现在想到的这般简单,他需得掌握更多的信息在手中。
念及此,谢祯大步朝寝殿走去,并对恩禄道:“更衣,朕要去东厂。”
恩禄点头应下,进去为谢祯更衣。
谢祯随意换了套无纹样装饰的道袍,便出了寝殿。刚来到养心殿正殿,正见内金水桥值守太监张际,手持瑞鹤宫灯等在殿中。
谢祯眸中一亮,上前道:“她悬灯了?”
张际忙跪地行礼,奉上宫灯,道:“回禀陛下,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