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

第一四二二章 歪打正着(4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

许阁森耸耸肩,非常无奈地说:“原本军事观察家和国际时政观察员一致认为,中国最多能够坚持三个月就会战败投降,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反倒是曰本先不行了!东方人永远那么让人难以捉摸,谁知道现在这种有利于中国政斧和军队的表象,会不会又是另一个转折点的开始?

“沙逊男爵,如果我是你,就会选择尽快出售上海的产业,转移到帝国其他地方去,重新开始建设一个经济王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困守孤城,坐等你的公司倒闭!我现在甚至担心,如果中曰之间在淞沪一线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上海这个远东第一大城市,会被战火无情地摧毁!

“昨天发生在浦东杭州湾一线的战斗,想必你也亲耳听到那可怕的爆炸声了,什么时候中国竟然拥有了这么大口径的重加农炮?而且还一次姓集中近百门重加农大炮进行攻击,这完全颠覆了所有军事观察家的看法!

“想想看,连中国都拥有这么强大的重加农炮军队,那曰本拥有多少类似的火炮,谁能想象?依照上海租界的建筑格局,只要连续遭受数[***]口径重加农炮的轰击,最后能够幸存下来的建筑,不会超过一半!

“以前,我们还可以放心,毕竟租界里有大量的中国人,中国的炮兵不会对流窜进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曰军动手,但经过外面那个高音喇叭不断宣传,上海租界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受到宣传鼓动,选择主动离开上海,到中国的西南地区去定居!照着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租界里会没有一个中国人,那中[***]队还有理由保持克制吗?

“原本淞沪开战前我们担心会出现冲击租界安全与稳定的庞大难民潮,但是在江南集团庞大的运力支撑下,根本就没有出现我们意想中的混乱状况,数百万人口的大迁移,就在军队和商业集团天衣无缝的配合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我简直难以相信这是在贫穷落后的中国所发生的事情!”

维克多.沙逊一脸的苦涩:“爵士,随着这两年曰本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我早就想迁移产业了,可是我能往哪儿迁移呢?香港,南华集团趁着我英资洋行把发展重点放在上海的时候,默默发展壮大,如今已经呈现一支独大之势,这两年逐渐把产业迁移到香港的英资渣甸洋行、颠地洋行、太古洋行等,把剩下的蛋糕都分的差不多了,沙逊洋行到哪儿去寻找生存壮大的空间?

“而南洋,有在当今世界上都排得上字号的欧氏集团存在,这个兼具英资和华资背景的产业巨无霸,横跨能源、医药、矿山、钢铁、农业、渔业等多个经济领域,在每个领域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若是沙逊洋行想要在南洋立足,除非有殖民地政斧出面帮忙!但是,以现在欧氏集团每年向帝国上缴上亿英镑税金的贡献来看,谁敢做出这样杀鸡取卵的决定?”

许阁森点了点头,看到维克多.沙逊一脸沮丧,忍不住提点道:“男爵,不知澳大利亚你考虑过没有?从三二年开始,许多美国财团在澳大利亚先后发现大批优质银矿、铁矿、铜矿等资源,为什么沙逊先生不去试一下呢?由于更多的矿藏被发现,如今的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帝国关注的焦点,源源不断的资金正投向那儿!想必接下去,澳大利亚会有一番大发展,这个时候正是企业介入的最好时机!”

“澳大利亚?”

维克多.沙逊眼睛一亮:“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如今全世界局势都非常紧张,展现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对铜、铁等物资需求正在不断加大,若是能够勘探出大型铁矿、铜矿甚至银矿矿藏,倒是一个稳赚不亏的好买卖!”

说到这儿,维克多.沙逊有些怀疑地看向许阁森:“爵士,据我所知,爵士握有渣甸洋行2.84%的股份,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消息告诉我这个竞争对手呢?”

许阁森一脸严肃:“男爵先生,我首先是一名英国公民,其次是大英帝国驻中国大使,最后才是渣甸洋行的股东!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以确保帝国的利益为第一要务,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你知道吗?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帝国在上海近乎天文数字的投资,会闹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维克多男爵,不怕老实告诉你,由于香港的发展空间有限,我们渣甸洋行已经开始投入巨资,资助一位叫做弗兰克.霍尔姆斯的地质学家,领导勘探队在澳大利亚勘探矿藏,目前该勘探队已经在帕斯以东地区发现一座大型金矿。渣甸洋行已经斥资向澳大利亚政斧购买下了周边上千公里土地,正在该地区继续展开勘探,争取能有更大的收获!”

“金矿?”

维克多.沙逊眼睛一下子红了,恨不得现在立刻就赶到澳大利亚去,组建一个专门的勘探队,然后也找到这么一座大型金矿,那沙逊洋行在上海的损失就有地方弥补了。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立即表态,而是带着怀疑的口气,问道:

“这个弗兰克.霍尔姆斯,是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四处寻找投资的新西兰人?欧战时,此人曾在埃塞俄比亚当少校军需官,战后在伦敦组建了东方通用辛迪加公司,然后因为战时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听来的谣言,便拿着东方通用辛迪加公司通过发行风险投资股票募集到的资金,到中东寻找石油。

“霍尔姆斯首先到的是巴林岛,不过巴林酋长感兴趣的可不是石油——酋长不懂得石油的可贵,他需要的是淡水。霍尔姆斯这个骗子,瞒天过海,以打井找水为名,历时好几年,在挖出上百口水井后,才终于让他找到一口产量不高的油井。巴林酋长并不以为这是什么好东西,挥挥手便把在巴林寻找石油的特许权给了他。

“有了这个收获,霍尔姆斯信心大增,继续在巴林挖井,可是无论如何再也没有收获了。为了打开局面,霍尔姆斯特地聘请知名地质学家——瑞士的阿尔法特教授到阿拉伯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不过阿尔法特教授在经过两年的实地考察后,认为以阿拉伯大沙漠的地质特征,‘没有显示任何可靠的石油开采前景’,在那里搞石油勘探‘纯属冒险’。后来这份报告的内容很快泄露了出去,伦敦金融界再也没有人愿意给东方通用辛迪加追加贷款了,到了二八年,东方辛迪加公司陷入了财务困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