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队和第五中队的战斗机,则咬着暹罗空军的轰炸机,利用速度上的优势,一一把他们变成爆炸的火球。
“寇蒂斯”霍克III式驱逐机堪称双翼机的典范,抗战初期中国空军曾经大量装备。这款战机虽然姓能远远落后于A26、A27,但空战中依然不容小视。暹罗的飞行员显然得到了小曰本的真传,飞行技术还是不错的,这时他们也顾不得保持队形了,开始单机作战,通过不断地俯冲、盘旋、近身缠斗,以此来与安家军的战机对抗,重点打击目标便是笨重的B2轰炸机。
于是乎,一出猫捉老鼠的大戏上演。
暹罗湾上空,空中翻滚和俯冲几乎随处可见,或长或短地嘶鸣与机枪、机炮射击声,交杂在一起,一架架战机顾不上队形了,最原始的捉对厮杀成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每隔几十秒钟便有一架战机拖着浓烟坠入大海,这中间绝大多数都是暹罗的战机,不过偶尔也夹杂有A26、A27战斗机和B2轰炸机,战况异常激烈。
就在空战进入高潮的时候,南华的主力舰队出现在东南方的海平线上。
“报告司令,西北海域发现暹罗舰船,敌我双方战机战成一团,形势不明!”
航海官向海军司令路程光上将报告这一情况时,路程光正站在作为舰队旗舰的“荣誉”号战列巡洋舰的舰桥上,通过望远镜观察海面的情况。他立即向西北方望去,依稀看到黑烟的影子,当即下达命令:
“各舰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这是我们南华海军的第一战,希望各舰队官兵全力以赴,打好这开门红的一仗!”
伴随着一艘艘战舰内战斗警报拉响,军官、水兵住舱里和衣而睡的轮休人员,个个以最快速度跃下床铺,拉开船舱门,奔向各自的战斗位置。军舰上那如同迷宫般繁多而曲折的通道里,立即被匆忙的脚步声所充满,只过了几分钟,便又空空荡荡,只剩下广播里仍在重复发布战斗警报。
甲板上,巨大的主炮塔缓缓地移动起来,炮口一致指向西北方位,并随着舰船方位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这一动作在练习中做了不下百遍,但面临实战考验,仍然不免让人热血沸腾,手心冒汗。在甲板下方深深的弹药舱内,守候在这里的水兵们随时候命令,将穿甲弹或者高爆弹装入扬弹机。扬弹机的另一端,炮手们也时刻准备着,以完成这一接力比赛的最后一棒。
三大舰队从磅逊湾外海汇拢后,便以标准的战斗队形航行,无需调整,便能够直接进入战斗,一艘艘巨舰,径直朝强岛以南附近的暹罗舰队驶去。
一刻钟后,进入主力舰的射程,路程光下令开火。
气势磅礴的雷鸣中,炮口冒出长长的火光,巨大的响声,连上千米高空中驾驶战机的飞行员们也可清晰听到。一艘艘主力舰的第一次重炮齐鸣,中间略有间隔,海面上只剩下重磅炮弹划过空气所产生的特殊鸣响。
十余秒后,远处海面上传来一阵更加强烈的雷鸣,那是炮弹坠入海中并发生爆炸的响声。年轻的安家军海军将士,甚至可以想象到那些暹罗人所拥有的小型战舰上的水兵,面对这些大口径炮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暹罗海军显然也不甘心坐以待毙,很快便以炮声作为回答,但在安家军轰炸机的不断搔扰下,暹罗人射来的炮弹欠缺准头。
随着经验的增加,路程光和舰队的大多数军官都能够从炮弹爆炸时的声势作出判断,显然对方装备是120mm炮、100mm炮和80mm炮,比起南华战舰装备的舰炮差远了。
这时,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八千米。路程光有些惊讶地用望远镜观察暹罗舰队的情况,传说中那四艘8000吨的巡洋舰已经消失不见,现在担任作战主力的是暹罗海军中排水量在两千吨左右的海防舰、驱逐舰和护卫舰。这种口径的炮弹,根本无法对装甲厚度达到300mm以上的主力舰造成威胁。
“轰——”
第二次主炮齐射之后,各个分舰队集中主力舰和巡洋舰、驱逐舰的主炮,攻击对方的驱逐舰和海防舰,而以副炮对付那些小型炮艇、鱼雷艇和护卫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