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苡桐眼睛一酸,偏头,眼泪坠在他衣衫。
她抬手拭去,话却更浓低咽, 突然问他:“幺幺, 今年几岁了?”
“四岁。”宋弈洲说,“怎么了?”
孟苡桐摇头, “只是觉得奇怪。”
“哪里奇怪?”宋弈洲让她靠在自己怀里,更舒服的侧坐姿势。
孟苡桐说:“‘谢谢姐姐’,‘姐姐回去小心’,该是知逾这个年龄才会说的人际话, 幺幺才四岁,不该是刚刚学会说完整话的状态吗?”
宋弈洲看她欲言又止的模样, 大概也明白了她的猜测。他把她手圈在掌心, 轻揉玩着, 似乎是想先分散她一部分注意力。
而后,慢慢说:“幺幺像杜禹。”
这点孟苡桐不置可否,她应声:“眉眼很像杜禹哥。”
“但除了眉眼,你有没有发现,幺幺连说话的方式和安慰人的方式都和杜禹一样。”
孟苡桐回勾他手的动作突然顿住,抬眼,思绪一瞬间回到了刚才吃饭。
棠荷就算比她更快整理好情绪回包厢,幺幺还是第一时间发现了棠荷的不对劲。
孟苡桐随后走进包厢时,看到的就是幺幺抬着小手很柔缓很体贴摸着棠荷头的场景。幺幺生来漂亮,眼睛笑弯成月牙。
一个劲儿的安抚,只为低柔说:“妈妈,你不要不开心呀。”
......
而这些年,能一眼看穿棠荷情绪伪装的,除了杜禹,就只剩下幺幺。
“幺幺有杜禹的聪明,”宋弈洲说,“谢谢和回家小心,杜禹和我们说过,是棠荷经常会和别人说的口头禅。幺幺是听了棠荷说了,现在同样有的习惯。”
父母一直都是教育上最好的言传身教。
同样殊途同归,感情不会因逃避而消逝,反而,现实会把所有,翻江倒海地一一送回。
孟苡桐以为这些年,只有她是感情里的胆小鬼。
可棠荷又何尝不是。
她说她懦弱,幺幺一直想回闵江有过杜禹的家,但她总用孩子年龄还小,只言片语喊杜禹只是无意促使,也许不用太当真,避开了幺幺一次又一次的想要。
一个四岁的孩子,说话都没会多久,又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复杂想法。
幺幺生下来,只见了杜禹两次。一次是生下,一次是离开。
都在当天发生。
幺幺生下来,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杜禹。
男人生产当天从部队赶回,站在产房外小心翼翼地看着半朦胧着睁眼的孩子,手隔着玻璃,都在轻抚着他人生的宝贝。
笑说,幺幺,是爸爸啊。
幺幺真是连眉眼都像极了爸爸。
杜禹是请假赶回陪棠荷生产,本就任务在即,他只获批了当天的假期,当晚就要赶回。
棠荷虚弱躺在床上,笑和他说:“行了,我没事,幺幺我会照顾好的,你赶紧回去吧。”
杜禹牵挂,但看着逼近归队的时间,也只能说:“好好在家,等我回来。”
棠荷点头,说好,最后一眼,是杜禹离开的身影。
谁都没想,这一眼,送尽人生。
世事最爱的就是戏弄人。
就算没有杜禹具体的记忆,幺幺后来的每一点成长,每一个呵护棠荷的行为,却都复刻一般有杜禹的痕迹。
她太有杜禹的聪明。
棠荷不过逢人习惯说谢谢,回家小心。幺幺最先学会说话,学会加主语,四岁就能很快掌握这么难的人际句子。
像是生来的天使,延续杜禹婚定时允诺的必相守誓约,珍爱彼此一生。
幺幺没了爸爸,又像极了爸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