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几行漂亮的大字,又是一番赞叹,方才散去。反正榜单还有几天才出来,一个个开始奔走了。若一人两人主持,速度会很慢,五十几个人,串起来,再串下去,休说留下来的士子少了几乎十分之九,就是全部留下来,也不用多长时间就串起来。仅两天功夫,几乎所有逗留的士子全部在联名书奏上签名画押,提供了一千一百多名“就业机会”,以及三十二万缗钱七十多所启蒙义校。
联名上书很快到了中书,吕夷简早知道此事,非但没有反对吕公著拿出一万缗钱,相反还赞扬了一下,拿得好啊,钱财是身外之外,此次参与其中,将来会是儿子德艹上的重要一分。若此次吕公著缄默不表态,回来才会斥骂呢!
但有人想不开,比如老范马上就会为几百两银子弄得灰头灰脸。
几乎第一速度呈到赵祯眼前,赵祯一看大喜,正为这些又穷又老的举子发愁呢,家庭好的举子老了就老了,不中就不中,反正不愁衣食住行,关健就是那些又老又穷的举子,让他产生了慈悲。
这个进谏好啊,几乎是想睡觉枕头就来了。
立即说道:“准。”
然后又咦了一声道:“吕相公,你家三子也参与了?”
“是啊。”
“朕听郑家子说过,他为人很忠厚,果不错。”
“不敢当。”吕夷简心里美的,好了,数代人都能发达了,就凭借皇帝这句话,休说一万缗钱,不就是一千金吗?两千金也值。
赵祯又看着这封奏折,张方平,不错,道:“阎都知,去将那个张方平喊来谨见。”
是人才,赵祯都喜欢。
许久,张方平被带了进来,气度同样很好,这人身上自有一种侠气,因此见了赵祯,先是略拘束了一下,迅速放松下来,侃侃而谈。赵祯看了他的气度更开心,拿着这封奏折道:“张方平,你的奏折朕看了很喜欢。”
“陛下,臣惭愧,初议非是臣,乃是郑省元,与臣说了一些齐家的道理,然后在客栈里商议了近两天。不过他以岁数小,阅历浅的借口推辞了。这才让臣出面的。”
可是张方平也有奔走之功。换郑朗疏懒的姓格,未必做得有他好。因此赵祯想了一会道:“你也很不错。”
很高兴,又碰到一个人才。
人才真的……多。似乎是好事,可是赵祯,你能将这么多并且又是很牛的人才消化下去吗?
赵祯又遥望宫外,想郑朗,心底涌起一番莫明的滋味,这才是良臣啊,看到自己的担心,马上悄无声息的替自己化解,可事不居功,除了开始外,后来连面都不露了,让贤于张方平。但自始至终,他向自己讨要过什么?连赏赐都不要!
想到这里,很想立即下诏让郑朗进宫,奖励几句,终是忍住,又对张方平道:“好好去做,前几天郑省元对朕进谏,国家用人,非仅是用文学之才,更重勘磨,德艹、吏治之才,你做得不错。这一届诸士子做得都很不错,诸卿以后皆是国家栋梁之材。”
“陛下,臣常听省元夸奖陛乃是千古第一仁君,臣今天服之,让臣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还是一个小青年呢,看到小皇帝对他如此温言相慰,张方平感慨万千,伏下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