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郑朗坐下来,问:“朗儿,你为什么去江南?”
几乎每一个人都要这样问,太远了,何苦来哉!
又将原因大约说了一遍,崔有节道:“不妥,岂不闻寇莱公得善藩,当不苦也?”
说的是寇准一件事,宋太宗时,寇准与知院张逊在早朝时为事争吵,有失朝仪,于是宋太宗将寇准贬知青州,谪张逊。过了没有多久,念之,常不乐,对左右说道:“寇准在青州乐乎?”
左右答道:“寇准在青州这个好地方做地方官,当不苦。”
过几天后,又问,左右也让寇准吵怕了,于是又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但闻寇准曰夜纵酒,不知道他思不思念陛下?”
倒是不假,寇准无夜不以酒为欢。到青州后还是夜夜吃酒作乐。
宋太宗默然,直到第二年才将寇准召了回来。
崔有节说的是好意,就算京城风起云涌,想暂时避一下风头,最好还是在京城四周的州县活动,能让皇帝看到,离得越远越不好,万一朝中有一些不快活的人挑一挑,召不回来,时间一长,感情就淡薄下去。
没有圣恩,以郑家的背景,女婿很难爬上去。若论感情,你有当年宋太宗对寇准感情深么?
“泰山,勿用担心。恰恰相反,我不但想到江南,还想在江南多呆上几年。”郑朗不以为然,自己与赵祯关系未必有宋太宗与寇准关系深,但是赵祯却比宋太宗赵匡义更重感情。赵匡义是什么主?一个化学大师,他哥哥养了几个皇帝,他就干掉了几个皇帝,包括他哥哥在内。不是愁在地方上呆得久,而是愁以后赵祯会因为重感情,呆得时间不长,就将自己往京城召,麻烦来了。
“为什么?”
“我岁数太小,资历太浅,朝堂上猛……能臣太多。”
“猛能臣?”
“能臣。”不敢说猛人,又道:“泰山,京城除繁华一点外,却没有地方自在。若我赴职时,路过宋州,有可能还会劝一劝宋知州,让他放弃回京城的想法。泰山,恕我斗胆说一句,你最好也不要进京。”
进京干嘛呢?凭借朝堂一个接着一个的猛人,你与老刘二人,在京城给人当猴耍都不知道怎么耍的。看看吕夷简是怎么玩范讽的,只对吕公著说了一些儿话,自己两个学生拼命了,甚至有可能李迪在赵祯面前减少了印象分。用了多少心思,仅是一句话!
后面还有更多的猛人在排队,好长的一串名字。
又说道:“你也知道高衙内的事,那些世子们,虽然权限很小,然在京城附近,或多或少有些影响力。我现在仅是一棵幼苗,成长不易,为什么主动给自己寻找麻烦?”
不回京罢,一回京必须担任有资历担任重职,到那地步,八大王见了自己同样必须很客气,这群小太保们就不敢动弹了。现在不是在京城的时候,包括京城周边地区也不是自己所能呆的。
“高衙内,唉,我是瞎了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