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六十七章 草棉子(5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然后看棉花,知道不大好,没有适应,又是最差的亚洲粗绒棉,可结果让他十分失望,一亩地仅收一百几十斤籽棉,棉籽占的比例还十分大。

想到这里,不由扭头看了一下东方。东方几万里之外有一些好东西的,比如细绒棉,比如红薯、玉米。

没有看到棉花,就不会明白为什么岭南人要与其他纤维织品混纺,纤维太短了,不混纺,很难纺出精美的织品。

但也没有关系,江南还缺少丝绸吗?

让衙役喊来几个织女,又喊来一名工匠,让织女做了一个绢布口罩,选了七八斤棉花,让工匠戴上口罩,用弓锤将棉花弹实,织女铺上丝线,缝上绸缎,一床暖和的棉被就有了。

又让织女做了一件棉袄,也有的,用木棉塞进棉袄里,因为木棉取棉更难,多是做贵重的枕头,做棉袄的有,不多。

“好暖和。”四儿摸着棉被快乐地说道。

郑朗沉思一下,对衙役说道:“提上它,跟我来。”

来到坊市,到了下午时分,人不是很多,可有一些,喊了一个老太太过来,说道:“大娘,你穿上它试一试。”

老太太将棉袄穿上。

郑朗问道:“暖不暖和?”

“好暖和,”老太太高兴地说道,不停地走来走去,舍不得脱下来。

郑朗看了看大太阳,抹了一把汗,道:“大娘,才九月初,天还热,你脱下来吧,这件袄子送给你,冬天慢慢穿。”

别暖和了,再穿即便是九月,你也能中暑。

老太太才千恩万谢地将袄子脱下来,拿在手中不放。

郑朗又将棉被拿出来,让大家用手摸,提起来试,再次送给了老太太。

做活广告的。

准备明年再做推广,产量跟不上去,收成不会很高,但怎么会比种麻种葛要强。

今天这一试,自己不说,可百姓会议论。

明年推广时,难度会下降,省得象甘蔗一样,又要磨嘴皮子,况且明年财政要交还给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