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七十三章 进攻(5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真的投票了,以举手形式投票的,四人赞成宋唐管事的提议,都是外地那些大户人家,他们整好占据四成,背后的主子又有钱,不在乎马上就有收成。

太平州自己的两位管事选择了弃权。

让马黄觉得很惊奇。

不过是有条件的,贷的利息低,每户不能超过二十缗钱,多了必然偿还不起,那怕是百分之十五的年息,而且以两缗钱一亩地的价格以地契作保。偿还年限最多为四年。贷的时候必须要带户册,证明是圩民,与户等。种植的甘蔗必须归糖坊所有。

诸如类似的一些琐碎条件,但不算过份。

最后大家谈好条件,马知州与黄知州走出来,面面相觑。

这些于其说是条件,不如说是优惠,不要多,只要种上十亩地的甘蔗,有可能糖份不及长江以南地区的糖份,但仅隔了一条江,相差不大的,种得好,可能一年就偿还了这笔欠债。

这不用考虑的。

让他们惊奇地朝廷的作监意志,居然真的让作坊其他的管事联手抹杀。

又找到郑朗磨了一会儿牙,郑朗磨得吃不消,只好答应,派人到福建路购买棉花种籽。两人高兴地回去。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崔娴摇头:“他们心是好的,可才能很差,居然没有醒悟。”

“不会差到如此地步,一时心急,考虑不到,”郑朗道。

崔娴咯咯笑了起来,郑朗这种做法还等于是掩耳盗铃,不过换了一换,想来朝廷中那些大佬们也会啼笑皆非。

不在于此,只要这两位太守将大户稳住,毕竟原来什么得不到,现在还得到了一半圩田,会喜出望外,不会支持,可为了这一半圩田,也不敢闹事。只要他们不闹事,黄知军与马知州能坚持到秋后。秋后产量一出来,这才是最实际的,至少比舒州那个姜太守好。那么这两人位子也就保住了。

但是郑朗心情有些恍惚。

对借钱给和州与无为军,郑朗不在意,那个地契都是一个幌子,与我无关,是糖坊管事的主意,他们是商人,自然想着如何将利益最大化。但真还不起,郑朗会让他们将老百姓家中的地夺下来?

太平州的百姓是宋朝的子民,无为军与和州的百姓不是宋朝的子民?

堵言臣的嘴巴才是真的。

他是在想银行。

想一想,真的很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