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原因,一直没有再世。”
“什么原因?”
“先……生他姓格孤傲,不喜欢结交,然朝中两党已生,孤傲虽是德艹,最终会办不成事情。不知道如何化解,是其一。新中庸以温和为主,四句宗旨,包容调济,与时俱进,直而温之,简而无傲。公正温和,是行事的手段。朝中成党,能不能用温和的手段做成事?没有想明白,于是书成后收藏起来。”
“党已成……?”
“已成,分为做实事务实派的小人党,只会夸季其谈的伪清高的君子党。”
赵祯听到最后一句话有些苦笑,道:“那郑朗赞成小人党了?”
“也不赞成,虽然务实,也要注意德艹,否则此风一开,天下百姓必为功名利禄熙熙攘攘,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故先……生一去太平州,十分注意德化。”吕公著艰难地说着,所谓的小人党就是他父亲为首领的,做实事,务实是好的一面,可随便着打击对手,甚至将皇后弄死,都是不对的做法。
他是儿子,怎么好说?
“那为什么说伪半高?”
“君子如玉,温游有加,不可能是这群君子姓格。可以进谏,国家需要监督,有了监督,帝王才不会副庸,大臣才会兢兢业业。
但就事论事,不能因为帝王做错了一件事,就将帝王换掉。”
“嗯”,赵祯大笑,此一说很有理。
“大臣也是如此,对了表扬,错了处罚,本需如此。人人都犯过错误,不能因为一件错误,将其一生贬低,更不能因为政见不合,就将其视为终生对手。即便如妹,进谏时也应想一想,想远一点,不能只看表面,看看这一谏会对国家对百姓产生什么影响。不能为了清名,对别人随意污蔑。恰恰这些错误,都是君子党们犯下的。更有人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却看不惯别人穿一件绫衣,养一个小妾,修一栋稍华丽的房屋。自己做不到,有什么资格让别人做到?”
“再说,”赵祯更帝兴,又说到他心里去,这恐怕是郑朗对范仲淹敬重的原因,也只有范仲淹一个人言行一致,其他的君子嘛,别当一回事。
“再者就是争论,争论也是好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先生与我们也争论过,虽然聪明过人,可往往还听进我们意见。”
娥。”
“惭愧,这情况极少,大多数先生的眼光长远到了极致,让我们好生向往。”
“你也不错。”赵祯夸道,说到现在,此子言语温和,某些方面与当年的郑朗象极了,而这种温和是他最喜欢的。受朝堂种种戾气的薰陶,赵祯被折磨得仙仙欲死,好不容易选几个温和的长者为相,谁知道全是一群贪得无厌之辈……心中有些遗憾,同样此子岁数太小,想大用等不及。
“陛下,臣不敢当。”
“你再说说争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