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零二章 吕夷简的用意(上)(3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要说官威,在宋朝初期,几代人君重视内治,官员不敢作威作福,即便贪污勒索,也是巧立名目,变相的鱼肉百姓。象强抢民女,公开强夺民宅民田,恶霸敢做,官员不敢做。有,多被言臣弹劾。森严的言臣机制,使得官员也不敢在百姓面前摆什么架子。

不怕官的百姓有之,自家小主人不摆架子,不怕的百姓更多。

郑朗也不喜百姓畏惧自己,何必?

但郑朗是主动收留他们夫妻,还授之格物学,弄不好就能飞黄腾达了。比如自己,与仝明经手市易,已经被朝廷注意,授官成为早迟的事。

这两口子很好,居然象割肉一样。果然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郑朗也气得哭笑不得,提起笔写下四个大字:自知之明。

对施从光说道:“你对他们转告,别以为他们赚了一些钱,我若政策稍稍变一变,会让他们转眼间所有财产化为乌有。还有那个杂学,什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纯粹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喏。”施从光带着字离开。

“是谁啊?”

“两个渭州商人。”郑朗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这个商人倒也机灵。”

“机灵不机灵不好说,但火药配方不能泄露,否则游牧民族用来对付我们中原,反而更糟糕。”说到这里郑朗想到满朝入关的大炮,明朝大炮没有炸垮女真与鞑靼,反过来女真人一旦得到火炮技术,更是如虎添翼。这成了无解之题,除非能在几十年内,使宋朝迅速从黑火药时代迈入黄火药时代,出现真正连发式步枪,游牧民族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这可能么?以现在落后的悲催技术,休说几十年,三百年四百年也未必行啊。

又说道:“看,若是机灵,我倒是真心会传授他们一些格物学理论,而不是他们那样的胡闹。看看能不能借他们之手,开花结果,变出更多利国利民的新物事。”

郑朗怀疑,张方平也怀疑。

“安道兄,我们还是说免役法,若将全国分成五等,这些州府皆是第一等富裕州府。其次是京畿附近,江东与两浙相次一些的州府。再次之的州府。然后到河北河东陕西边境地区。最末便是夔州路与岭南路、利州路的一些山区,至今还是落后的农奴制度,与女真差不多。若是让这些州府强行实施免役法,非得出乱子不可。让他们出劳力可以,谁愿意再出财帛代替役法,况且执行差役的会是这些大户与豪酋吗?河北河东与陕西边境州府差役繁重,不过侥幸朝廷多轻税之,减轻百姓压力。若是执行免役法,等于彻底改变,后果难测。这里需要的是强壮百姓,不但执行差役,还有弓箭手,替国家进一步拱卫边境安全。”

“行知,此言颇有道理,这两者万万不可能实施免役法的。”

“再说第三等州府,多是贫困地区,当然,可以用第一等第二等州府所产生的免役钱补贴之。可谁能做到公平补贴?就算朝廷不敛财,分配下去,争议也会有很多。”

“行知是指一二等州府?”

“我想试一试,正好朝廷因为战事,差役繁重,许多百姓心生厌倦。况且差役本身弊端多多,祖宗家法是好心,用此平衡贫富分化,可如今呢?一方面不想做差役的三等以上户在怨气冲天地做着差役,一方面许多百姓因为无田无业,朝廷不得不用厢军收编之,给他们活路。若是将免役法所得的财帛用来招募流民饥民代替他们执行差役,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此时提出一二等州府实施免役,正是最佳时候。我想与你联手上书进谏此事。”

“好,”张方平十分激动,马上要提起笔书写。让郑朗拦住,说道:“且慢,也要等,富弼不带回契丹人的准确消息,朝廷不会安心。你我此时进谏,会适得其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