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没有结束,还要调兵遣将,配发物资,多是西府职责内的事务。
倒是王贻永低声问了一句:“行知,明镐此去可成否?”
“季长兄,你也知道的,我与明镐并没有共过事,又不知道他的能力如何,怎敢轻易的下断言?然陛下之意,让明镐为何北体量安抚使,是准备让他与贾昌朝共同负责剿贼事务。我个人以为不妥,贾昌朝非是象欧阳修所说,仅是同进士及第。此人科举时没有考好,但对经学造诣很深,非是常人所及。可对于政务与军事,皆不善长。只要贾昌朝在大名府,此次剿匪不会那么轻松。”
然后扫了庞籍一眼,我默许你帮助夏竦,也没有借高若讷弹劾之势煽风点火,抹黑夏竦,但你也懂的。
这就是庙堂。
几位宰相不作声了,开始处理政务。
在郑朗带领下,井井有条,一会儿将剿匪相关的事务安排妥当。
下值,郑朗回到家中。
三娘带着崔娴她们在备年货,有说有笑。看到郑朗回来,崔娴迎了上来,低声问:“官人,贝州贼如何?”
“有些麻烦。”郑朗说道。
不是庞籍所想的那样,休说明镐,休说有贾昌朝在边上掣肘,还有一个半懂不懂的高继隆,就是狄青没有任何掣肘前去剿灭,也要花费一番功夫。
刚说着话,张方平又来拜访。
因为与吴育冲突,至今还有人说他倒向了贾昌朝,让他十分苦闷。
坐下来,张方平说道:“你那个学生可了不得。”
“那个学生?”
“王安石。”
“他啊,”郑朗微笑起来。几个学生当中,最重视的便是王安石,还有司马光,刚刚也收到王安石一封信。信上说了两件事,一是禀报粮食经过。他仅是一个小知县,但隐约感到如处理不好,会让郑朗在朝堂有一些小麻烦。
杭州明码标价高价收取粮食,比史上更轰动,无数商人将粮食从江南各地往杭州调运。然杭州与剡县米价相差一半,又调向剡县。就连海商也将粮食运向剡县,商人嘛,逐利而行,不卖三千文一石的粮,为什么要卖一千五百文一石的粮。
王安石热烈欢迎,粮食到了剡县,渐渐积压始多,不能一直放在船上,王安石又替他们主动修建许多粮仓,收了他们的好处,供他们免费将粮食放进粮仓保管。
粮商们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就差一点送锦旗了。粮食进了仓,王安石怕烦,索姓连粮仓都一起交给商贾。你们自己雇人看管粮仓,俺不插手。多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