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六百四十二章 临行(上)(4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杨畋没有再罗嗦,可行动更罗嗦。他来到韶州时,正好遇到侬智高向邕州撤退,击败张忠。杨畋收集两广军队,一路尾随,同时焚烧各地粮草,做得对,也不对,这一烧固然使侬智高缺少供给,但一把火烧后,国家损失不计其数。

随后交战,这一战结果可想而知。侬智高也没有多大能力,杨畋能力更弱。杂牌军对杂牌军,宋军数量不及对方,更没有对方熟悉当地气候,特别是从江南西路过来的各种杂牌军在岭南与当地土著民作战,如何能战胜?

一战而败,杨畋怯弱。

朝廷等不得杨畋编造种种理由,再改任人选。

郑朗请求与狄青前去,赵祯仍然不舍,也不合体统,一个土著人叛乱,居然调动国家两名宰相,其中还有一名首相,太丢脸了。诸臣也劝阻,郑朗,你去不大好。御史台则不吭声,弹劾宰相是言臣的职责,但不能将郑朗弄到岭南去,说不过去。而且郑朗数年首相,附庸的大臣会有多少?虽郑朗请命前去岭南,若让这些大臣认为是御史台之责,即便自己是言臣,也有的是麻烦。

于是赵祯选了其他两个人选,看似不错的人选。

一个副手,太监石全彬,曾代赵祯致香币于南海,奉密诏察所过州县吏治民俗,入对,赵祯以为忠言,于西北时又有所建树。事实真的很勇敢,在岭南亲自率军力战。不过指挥能力嘛……还有一个是孙沔。

孙沔入对,赵祯问秦州事,孙沔说道:“臣虽老,然而秦州不足烦圣虑也。国家之忧当以岭南为忧,臣睹贼势方张,官军当朝夕在败奏。”

话音刚了,张忠与蒋偕战死的消息便传到京城。

能有这个先见之明的,朝中仅有两臣,一为郑朗,但是首相,不便前去。二为梁沔。

赵祯将两府宰相召集,说道:“南事诚如沔料。”

问庞籍能不能让孙沔南行?

可能庞籍最希望郑朗南下,那么庞籍最有机会顶替郑朗首相地位,但不能说,太明显了,庞籍压制住心中的欲望,答道:“可。”

召孙沔入对,并且许孙沔便宜行事。

这是赵祯朝的一大进步,再也不象宋真宗那样摆阵了。

退步同样很明显,宋真宗虽喜摆阵,但多用武将为帅。到了赵祯朝,文人越发无法无天,将武将权利剥夺,形成文臣率军的惯例。实际能有几个文臣打好仗?范仲淹与韩琦算是好的,可认真分析他们的军事能力,也就是那么回事。

孙沔头脑还是很冷静的,说了一句:“陛下,南方兵连为贼破,士兵为其震慑,不可再用。请朝廷发北骑兵,再增选裨将二十人,武库精甲五千,臣自可替陛下将南方平定,否则臣前去依然堪忧。”

梁适说道:“不要张皇。”

不就是一个小蛮部动乱嘛,至于要动用五千朝廷北方精骑?

不是梁适在使坏,而是朝堂中诸多大臣仍然不清醒,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