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六十五章 两个疯子(3 / 7)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是老了,七十二岁,但原因不在此,而是在下面的弹劾声。属于温和派,为人方正稳重,而且默默地配合着郑朗改革,看似清静无为,实际这几年也有功劳的。并且军械监在他带动下,发展很快,居功甚传。不过其人有一个缺点,贪财,曾有人弹劾曾公亮殖货至钜万,也就是敛财敛了几十万缗之巨。也有私心,借着位居首相之位,将他的儿子与几个亲侄子陆续提拨,授人把柄了。

郑朗发起改革,争议不休,曾公亮担任第一首相,这几年他受到的弹劾书也不在少数。并且赞成郑朗改革者,也不大满意,你曾公亮何德何能,一直呆在这个首相位子上。若不是考虑到他也是樊楼宴的主角之一,两相夹攻,早就将他掀翻下去了。新的举报制出来后,对他的弹劾再度兴起,今又有西北军事,曾公亮打算趁好收手。

但问题的关健,郑朗不敢担任一号首相。

有人,将富弼调入中书,问题也不大,可西府那边怎么办?东西两府权利分辖清楚,西府读力权更高,让文彦博主手西府,郑朗放心吗?

郑朗暗中冲范纯仁挤了一个眼色。

范纯仁会意,说道:“陛下,自举报惩罚制以来,下面搔动不休,以臣之意,当松一松,不然西北有边事,国家再不安,终是不美。”

“如何松?”

“规避商税乃巨商情陋行也,可小民当中也有不肖之辈,自举报苛严后,时有诬陷之举,官员真假难辨,又拘于政令,不敢不查,苦不堪言。故臣以为,政令必须稍做修改,下诏允各地州县官甄别轻重真伪,对举报者的举报可查也不可查。为了防止官员松懈,再有中江惨案发生。再下诏令,若有豪强对举报者报复或殴打者的后果产生,必须降职处罚,若有命案发生,无论何时何地,一律贬去所有官职。至于监察司那边,乃是国家在地方的耳目,政令仍然不动。”

是郑朗与范纯仁说好的。

曾公亮在中书遭到很多弹劾,时萌退意,提出来时及时地用此挽留,并且缓一缓。

郑朗反对两极分化,在他解说下,几乎所有人也意识到两极分化所带来的坏处,例如六等以下户,朝廷救济都来不及,能征到多少税务。一等户与大商人又能征到多少税务。想要国家税务正常,还是扶持更多的二三四等户百姓,或者扶持中小商人。

这条已得到大家的公认。

不过临到自己头上,舍不舍得将利益放弃?

重新苛严举报制后,中小商人将不满与怨气一起发泄出来,并且大商人货物庞大,容易盯上,就是一些衙前也因为家庭贫困,有仇富心理,于是配合这些中小商人举报盘查,导致下面就象水煮一样,挺了过去,所有人皆公平的征商税了,对国家经济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商税标准。

但关健能挺过去吗?

不要说郑朗,就是史上强横的王安石也挺不过去,因此此次执行苛刻的举报制度,实质意义还是紧一紧,紧过后重新放开。范纯仁建议就是与郑朗协商的结果。

比以前还是紧,不过比三个月前的条例会松了很多。

至少各州县官员有权不接受举报案,举报的人便会渐渐减少,还有监察司,但一路只有一个监察司,设地各路首府所在,能及时向监察司反应汇报吗?等到了监察司那边,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郑朗加了一条,若有人对举报者报复,报复者肯定要处理,官员也要处理,不产生严重的报复,举报的人会减少,但还会有,也就达到比以前紧,但比前一段时间松的目标。

赵顼凝眉想了一会,郑朗没有白教的,明白了其用意,叹了一口气说道:“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