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第5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些天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有人上折子叫他充盈后宫了。先不说他有没有那个时间去应付女人,后宫里真装了那么多人,还不是给皇后添麻烦?回头得骂回去!
金家酒楼的说书人姓杨,这是家传的技艺,祖上就是说书的。因为说得好,他被人尊称一句“先生”,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真拿自己当“先生”看。他的地位其实和那些摆摊杂耍的人一样。因着这份谦卑,他从未招惹过是非,更不曾因言获罪。
这日,他刚踏进金家酒楼,正要坐到大堂的老位置上去开始一天的说书,老板金胖忽然把他招呼到一边,小声地说:“杨先生,你快去天字号包间,有大人等你。”
杨先生立马身形一顿。
金胖说:“别怕,许是好事呢。”能叫大人赔了时间等你,应该不会是坏事。
杨先生冲着金胖拱拱手:“借你吉言。”
还真是好事!那不知是几品官的大人拿出了一本官刻的《冤臣录》,都是在前朝被打成奸臣,但是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都觉得应该是忠臣的人。一共选出了十人。
“要我在酒楼里说这个冤臣录?”杨先生指了指自己。
那官员一脸矜持地点了点头。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杨先生,心说一个小小的说书人,竟然祖坟冒了青烟,不知什么时候上达天听了,皇上竟然点了名要他来讲书。
大人布置下来的差事,杨先生自然不敢往外推。但有些话,他要说在前头。他诚惶诚恐道:“我们说书人呢,想要说得引人入胜,不会照着书本原模原样地讲……”
“自是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那官员看着傲气,态度竟然十分不错,“你这般也算是为朝廷做事,所以我们每月给你二两银子,每到月中会差小吏专程给你送来。”
杨先生:“!!!”
竟然还有银子可以拿?
不是,我不过一杂耍艺人,就这样吃上公家饭了?
第80章
拿不拿工资, 真的很不一样。
有工资,就有了参与感,也有了荣誉感, 还会生出主观能动性。
杨先生一听说朝廷会给银子, 心里顿时就思量开了。他想,衙门找上自己定是为了把《冤臣录》中的内容宣扬出去, 尽可能地叫更多人知道。但金家酒楼虽比不得金玉楼那样叫人望而生畏,也还是有些门槛的,真正的穷人根本不会往酒楼这边来。
想要叫《冤臣录》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靠他一个说书先生肯定不够。
杨先生不由地想到了吉祥街的馄饨摊。
之所以会知道那摊子,是因为他和那馄饨摊的摊主一起讲了《詹水香传》。杨先生还乔装去听过,发现他和那摊主完全是两种路数。他学不成摊主那样, 摊主也学不成他这样。不过, 在最底层的百姓中间,还是摊主那种讲法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冤臣录》其实也可以放在馄饨摊上讲。
杨先生便对着大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杨先生是皇上亲口点出来的人, 大人对着他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尊敬。听了杨先生的话, 大人心说, 确实是个聪明人,若此人是我手下小吏,我定也会提拔他。
大人有心给杨先生作脸, 便说:“这主意不错。既然这人是你举荐的, 回头就由你亲自去招揽他。他也有一份钱拿……唔,就每月八百钱。回头钱一并送到你这里,你再差人给他送过去就是了。”这是叫杨先生总揽的意思, 馄饨摊摊主归杨先生管。
杨先生再次心惊大人的好态度。这是连下属都给配上了?
他祖上几代说书, 此前从未想过竟然有一天能靠着说书吃上公家饭!
拿到《冤臣录》后,杨先生第一件事就是找金胖请了三天假。他要闭关三日, 好好研读此书,只有将书中的全部内容都熟记于心了,他才知道该怎么去讲好此书。
金胖当然是第一时间就准假了。他这个人其实很擅长钻营,知道杨先生从此以后也算是攀上朝廷了,是有靠山的,他还对杨先生说:“这三日你只管好好看书,一日两餐加中午的那一顿点心,我都遣我族侄亲自送去你家。这样你就不用开火了。”
杨先生又是谢过。
翻开《冤臣录》,开头第一个是一位叫宋舟的大人。
之所以叫宋舟排了第一,当然是因为二皇子提出为前朝忠臣平反时,专门拿了宋舟来举例,据说皇上当时还笑着夸了二皇子做得不错。对于编写书本的文吏来说,他们有心要逢迎,也擅长逢迎,把谁放在开头不是放呢,既然这人为二皇子所知,又得了皇上的一句好——虽然皇上夸得其实是二皇子——那自然要把宋舟放在第一了。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比如此时刚刚打开《冤臣录》的杨先生,他的第一反应显然就是,这肯定是最大最大的忠臣!他的功最大,受得冤最重,因此才能排在第一。
说书人想要顺利把听众的情绪带动起来,除了技巧之外,更需要有真感情。
如果你嘴里骂着前朝奢侈无度,其实你内心非常羡慕那种奢侈,那么你的真实情绪总会从言语神态中带出来,慢慢感染周围的人。这会导致听众们听到最后并没有觉得义愤填膺,反倒是生出了不少向往。这样一来。“批判前朝”这个目的算是毁了。
杨先生肯定不会犯这类错误。
所以当他看《冤臣录》时,他把自己的情绪完全沉浸了进去。
通过书上的字字句句,他仿佛穿越时空真的看到了那位高瘦文臣,面容严肃、铁骨铮铮。他有着十多年的地方官经验,对着百姓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在大理寺任职期间,更是改判了无数冤案;在前朝大厦将倾之际,他站出来针砭时弊,提出了治国上策,结果却是被贼宦陷害、被昏君抛弃,最终被抄家灭族……因为他们给他扣的罪名太大,他被砍头时,一路上被蒙蔽的百姓还对他唾骂,觉得这样的官员就该杀。
杨先生放任了自己的情绪,不知不觉竟然泪流满面了。
金胖的族侄来他家里送饭来时,见杨先生肿着一对核桃眼,吓了好大一跳,回去就和金胖说了。金胖觉得很正常,杨先生骨子里有些文人情怀,难免多愁善感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