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曰军在海军方面的运气实在是太好,陆军这边吃点亏也是合理的,首先是川村景明大将的运气很不好,在满洲步兵师的第二轮炮袭中就早早丧生,整个曰本满洲军第五军的指挥在后面就是一片混乱,甚至没有派出人去紧急通知本部。
到了这个时候,大山岩还不知道有一个准集团军规模的俄军主力绕道打到了曰军的右后翼,所以想不透俄军到底是从哪里的。
包括大山岩通过前线的情报来看,他也不知道俄军哪里还有一个集团军或者是军级别编制的部队没有参战,以至于能偷袭辽阳。
大山岩从倒幕战争一直打到了今天,前后四十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积累了非常丰厚的战场经验,即便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情报,他也知道敌军的规模绝对不小,对方过来的两个旅都是没有辎重和后勤部队的,行军帐篷等等都没有带,这就说明后面还有大部队,眼前这些只是先锋部队。
其实大山岩在辽阳的兵力并不少,他原先有三个后备旅团和12个总兵站步兵大队,只是后备第13旅团布防在辽中县,后备第14旅团在灯塔县一带,四个总兵站步兵大队是填补到第五师团,在本溪一带冒充第五师团的编制,在鞍山的粮库中心和转运站保留了两个步兵大队。
即便如此,大山岩在辽阳还是有一个后备第1旅团和6个步兵大队,加上两个近卫步兵大队,以及十多个总务库运输大队,包括本部的参谋军官、通信兵、后勤兵……他在辽阳县城至少有两万兵力可用。
人算不如天算,这一仗打到天亮之前,等大山岩知道对手有两个旅团的规模,而且只是俄军这支主力部队的一部分时,他已经连续折损了四个步兵联队的兵力。
加上主要的阵地炮台都已经丢失,大山岩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可他没有办法撤退。
辽阳距离曰本满洲军的第一、二、三、四、五军都只有二十公里到六十公里的距离,防线坚固,自然是最佳的物资集中和运输中心,也是本部指挥所在地和情报中心。
辽阳丢了,这仗就没有办法打下去了。
大山岩只能死守,让参谋长儿玉源太郎亲自带队从西侧突击出去,先去将驻守在灯塔铁路站一带的后备第14旅团调回来,此后在通知沙河地区的曰军第四军野津贯道部,着手调整整个大会战的战术。
他们的对手毕竟是布鲁西洛夫上校这种级别,在开始着手巷战的同时,布鲁西洛夫上校就同时派出十多个骑兵连在辽阳县城的北侧和西侧巡逻戒备,抢攻曰军在辽阳县四周的据点,试图组织曰军突围。
儿玉源太郎在遭遇阻截之后,重新抽调了仅有的两个骑兵连又冲击了一次,这才冲了出去,但被俄军的两个骑兵连追着,一路只能向辽中县而去,远离了目标。
包括大山岩派出的其他几股联络部队,实际上也都不太顺利,因为布鲁西洛夫上校又将薛长庆带着两个运输营在北侧和南侧增加封锁,争夺曰军在周边的据点。
对于这些情况,宋彪只能从布鲁西洛夫上校那边知道一部分,他不知道儿玉源太郎已经在天亮之前突出重围,也不知道大山岩还在县城里指挥战斗,以及销毁各种情报资料。
布鲁西洛夫上校也不知道。
战争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报,双方就像是两个瞎子在打架,连对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通过布鲁西洛夫上校的回信,宋彪知道的信息并不多,但他确信曰军肯定会在最快的时间反攻辽阳。辽阳不仅是曰军的指挥、情报、运输、物资中心,还是曰军二十七万将士的后撤必经之路,一旦辽阳失守,最终还没有夺回来,曰本陆军的这二十七万精锐就真的再也无法返回曰本了。
宋彪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曰军的五个军在前线能携带多少物资,多少粮食、弹药、炮弹?辽阳的地理位置、周边防御态势,以及距离前线只有二十到六十公里的特点决定了它就是物资集散中心。
曰军在海军胜利之前难道就能未卜先知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