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第127章(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增韫道:“卑职斗胆说一句,蒙匪之乱还是起于本朝开垦之策,汉民和朝廷所设垦区多在边疆,历年是我蒙人放牧之地,如今垦为良田,蒙人失利,故而有人聚众造反。开垦乃是国策,若是施行更为巧妙一些,能保蒙人之利,则自然不会有蒙匪之说。”

宋彪想了想,觉得增韫说的有一定道理,就道:“边疆总还是要稳定的,东三省人口太少,地广人稀,所以才会被外国人惦记,蒙古继续这么地广人稀下去,迟早也会出乱子。”

增韫道:“不如改民垦、官垦为军垦,以牧马为主,而非种地。汉人大量进入蒙古开垦荒地,两民为此争斗不惜已经是顽疾,维系边疆没有必要全部派人种地,只派军垦,半牧半军,岂不是比派民夫抢占土地开荒更好。”

宋彪点头,却道:“可惜不归我们管啊,咱们这边开垦边疆可以多设军垦,人虽然,威慑力却大。我再给你一段时间,另外派骑兵和地方军垦局配合你清剿蒙匪,你多想点办法,在对方之中安插眼线,打探情报。除了清剿蒙匪,吉林的新政之事,你也要加紧办好,若是你没有这样的能力,那就多委任和重用那些能办新政的人。”

增韫再松了口气,当即答道:“多谢总督大人,卑职必当竭尽所能,为三省谋新政,平蒙匪。”

此时的增韫已经被打掉了兵权,宋彪对他自然可宽可紧,看了看表,见时间差不多了,宋彪就和增韫道:“你先在招待所住几天,有空去和唐绍仪他们谈一谈新政之事,我过几天再和你细谈。今天另外有事,就谈到这里吧!”

说完这话,宋彪就将手里的会议记录交给身边的参谋副官,起身准备去秘书局,在那里,他要总结一下东三省大豆的推广情况。

见宋彪要走,增韫迫不及待地掸袖相送,道:“卑职恭送总督大人。”

一直等宋彪离开会议室,增韫才慌忙起身找个位置继续坐下来喘口气,只觉得很后悔赖在吉林巡抚的位置上,他宁可去关内当个知府,也不愿意夹在朝廷和东三省总督衙门之间受罪,正常人都受不起啊。

程德全的黑龙江离的远,荫昌的奉天省就在东三省总督衙门的眼皮底下,两位巡抚都有理由推脱朝廷的各种密令,唯独他不远不近的难以推脱。

受罪啊。

想来想去,增韫还是觉得唐绍仪说的有道理——在东三省当官首先得先听总督的,然后听朝廷的,因为朝廷可以惹,总督不能惹。

……随着二期整训度过前半段周期,宋彪在东三省就越来越不用给清政斧脸面了,他甚至在近期开始正式扩建总督衙门,单独在军部机关区另建了一栋总督府,还请了俄国的建筑设计师。

俄国的政治、经济的混乱不堪,倒是让东三省在发展上抓住了不少机遇,比如说宋彪的总督衙门里就逐渐增加了很多从俄国过来的专家,在秘书、新政、外管、防务、调研五个常设机构外,另外增设了一个外国专家局,通过官方和各种非官方渠道大量招揽国外专家,特别是俄国专家。

这个外国专家局目前就已经有了65人,由李恩富担任外国专家局的局长,下设各科涉及到农业、工业、水利、植物、经济、金融、化学、桥梁、铁路、税收、冶金、矿学等各个领域,这些外国专家一方面在外国专家局领取一份不菲的薪水,同时还能在远东商行下属各企业任职,或者是在总督衙门直属的新机构东北科学研究院任职,或者是在东北大学任教。

宋彪甚至招揽到了两位俄国数学家安德雷.马尔可夫、谢尔盖.伯恩斯坦到东北大学任教,在化学领域,俄国的专家则相对更多一些,有四名拥有博士学位的俄国化学家抵达东北大学任教,并在东北科学研究院下属化学研究院担任各实验室的主任。

在俄国报纸上的长篇累牍的关于东三省的报道,正让俄国人以为这是帝国即将稳定下来的疆省域,并且相对国内更为安全和稳定,这种局面正非常有利的使得很多俄国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涌入东三省,在东三省创办企业,或者从事教育、科研,以及其他的各种工作。

这是一个好消息。

至少在十月革命之前,宋彪需要他们在东三省发挥各种作用。

感谢世界,俄国没有浪人,能来东三省的大多都属于原先在俄国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很不错的一类人,他们只是受不了俄国国内的大规模动荡,以及经济上各种窘迫,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一技之长,想在东三省混一个上流生活,或者是中产阶级人生还是很容易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