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啊,必须得抓到。
8月1曰,载沣、隆裕、宣统三人还是没有抓到,满燕京城内外的大搜捕也没有抓到,特务局将太监宫女们都抓了过去逐一拷打,严刑逼供,总算才查出来载沣等人在7月27曰就已经离开紫禁城,去向不明。
宋彪想到30曰上午,载沣还和英国朱尔典公使求援,那就很可能在英国公使馆,让舒方德去和朱尔典交涉。
怒管载沣和宣统皇帝能否抓到,宋彪还是在这一天里正式公告全国建立中华帝国,宣布八个原则的同时成立中华革命军,要求各革命军重整番号,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看,已经开始疯狂抢夺革命的胜利果实了,当初不在东北卧薪尝胆五年,现在哪里有这个实力号令天下群雄。
东北革命军和东北巡防军迅速重整为中华革命军第一军和第十军,第一军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三个炮兵旅、三个骑兵旅、两个辎重旅,第十军直接整编出三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一个辎重旅和一个铁道旅。
眼看宋彪手握着如此强悍的实力,其他各路群雄只能干瞪眼,要么俯首称臣,要么等着被灭。
北洋军那是一路跑的很欢,逃到安阳寻求袁世凯复出,袁世凯当然想复出,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不对劲,立刻让段祺瑞宣布起义,先乘机利用手里的兵力占据河南、山东两省坐观局势变化。
他们一宣布起义,问题就麻烦了,蔡锷刚带着第一骑兵师追到安阳,北洋军第二镇、第三镇残部、第四镇和第五镇就宣布起义,因为只有第二镇在安阳,蔡锷就派兵将安阳团团围住。
袁世凯则亲自给宋彪发电,第一封电报是希望宋彪手下留情,给北洋军留一条活路,第二封电报则是很干脆的恭贺宋彪称帝,称宋彪为皇帝。
此时的袁世凯并没有真正的急于复出,继续藏身在段祺瑞的身后艹控北洋军剩下三镇半兵力,这个时候的北洋军倒也没有了此前的实力,辎重丢弃殆尽,让宋彪白捡了两个炮兵旅的装备。
1910年的8月份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年,各地还有一些省没有宣布起义,也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新政斧,宋彪在通州自建的中华帝国暂时控制着东三省、直隶、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其余各省虽然宣布起义,却还没有承认他这个皇帝和中华帝国,大家都建立了各省的革命军政斧,革命军政斧之内犬牙交错,同盟会、光复会、地方乡绅、旧官僚之间相互争夺权力。
光复会的特点是全国都有分布,此时自然是迅猛扩张,各路地方势力鱼龙混杂的纷纷要加入,急于稳固新帝国的宋彪也只能听之任之,只是他明白自己必须吸收两个人的教训,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是孙逸仙。
海军的程璧光起义了,迟迟没有承认新政斧。
同盟会占据着武昌、两广和福建,清朝的旧势力把持着四川、贵州、陕甘宁等地区,北洋军控制着河南、山东,各方势力纠缠,表面上都承认宋彪是各方暨主,却又迟迟不愿意公开承认新帝国时代的到来。
英国驻华公使馆倒是真的承认曾经收留过摄政王载沣,但不承认收容了隆裕皇后和宣统皇帝,同时要求为载沣提供政治庇护,双方也在为此争执不休。
各种纠葛之中,八月迟迟没有所谓的中央,混乱的一塌糊涂。
这种情形之下,宋彪自己都不好意思真正的登基称帝,他只能一边通过联络处劝说一部分可以争取到新军承认中华帝国,另一边积极备战。
宋彪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尽可能先将第十军组建起来,用于维持东三省和直隶地区的保卫,任命蒋尊簋为中华革命军第二军的督军,通过海路给第二军提供补给,让第二军尽快稳住江浙三省,湘鄂赣的第三革命军则由张显仁担任督军。
此时的孙文已经回到香港,从香港进入广州,担任广东革命政斧的临时总督,并且积极联络各地同盟会成员,试图另外筹建新的南方革命政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