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军费紧张,他很希望在三年内完成整个中央陆军和巡防军的整编。
按照最初的规划,宋彪计划在十年时间里建立15个整编师、35个普通师、43个旅,总编制135万人,全国巡防部队总计65万人,最后总计全国实际陆军总员200万人,70万国防官兵、130万服役兵。
这个计划所需要的军费开支太大,以中国之财政,不建海军倒是可以这么做,海军分掉5成的军费之后,想要组建两百万的陆军规模就有点太难了。
目前,宋彪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先保证一线部队的建设,至少保证中央国防军有超过六十万的精锐部队可供调动。
一战中前期,宋彪估计自己不太可能有实力去多争取一些国家利益,只能等到后期,他才能发力做点事,以调动三十万到四十万精锐部队的规模去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身为皇帝,宋彪雄心万丈,事实却是残酷的,他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海陆两军的同时发展。
特别是海军的问题太复杂。
海军。
海军。
宋彪心里感到无限的为难和纠结。
海军啊,他现在确实是挤出了每年六百万英镑的海军军费,但这里面有1/3是靠借款,考虑整个海军几乎是从零开始,从根基抓起,连军校建设费用都要在这里一起计算,十年时间能建立一支什么样规模和实力的海军实在是未知数。
反省一战中的德国到底败在哪里?
原因其实很简单,德国既要在陆军开支上保持世界第一,同时也想建立世界第一的海军,而英国只需要建立远胜过德国海军的海军。
1914年,德国总军费是5.54亿美元,英国是3.84亿美元,但是德国陆军的军费高达4.42亿美元,英国仅有1.47亿美元,而在海军军费上,英国则是德国的两倍。
这一年,法国的陆军军费是1.97亿美元,俄国则是3.24亿美元。
经历了这么多,宋彪对于军事的看法已经返璞归真,军事就是钱的问题,没有钱不代表部队打不过别人,因为这个世界总存在不朽的精神和高明的指挥,甚至是奇迹,可没有一个国家能将希望永远寄托于这些,更不能寄托于奇迹。
军事就是钱的问题。
有钱才有装备,有训练,有物资,有资本和敌人打一场真正的生死之战。
对此时的宋彪而言,如何平衡中[***]事发展的重点,如何多快好省的提高中[***]队的作战力,这些才是真正的难题。
至于如何处理龙济光、陆荣廷那两支武装,说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否则宋彪也不用如此简单就决定直接采取司法和军事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