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第226章 百年基业(6 / 7)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容星桥当即道:“请皇上放心,远东既是帝国之支柱,也当然要为帝国之楷模,其实这样办也是好事,工人舒心,企业才能办的顺利,一味盘剥工人显然不是合理和长久的事情。此外,拉开和其他各公司的待遇差距,也利于远东招揽各方人才。”

宋彪想了想,道:“朕还是那句话,企业要有人情味,即便不是工人的家,也要是工人愿意共同奋斗和努力的社会机构,资本家要投资回报,企业的管理者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工人要生活的有滋味和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好企业,才是长久生存之道。你回去之后好好琢磨朕的意思,将事情办的漂亮点,要有咱们中国人的特色和传统,逢年过节的要发红包,要大吉大利。过去,咱们总是学外国,学外国很好,政斧还是要推行西化,但也要更多的保留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有我们自己的哲学思想,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和生活、管理的方式。泰勒有一套科学管理思想,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可咱们立足于此,也要有人情管理的思想,东西合璧,咱们乡下种地顾个长工都要逢年过节买酒烧肉,朕觉得这种人情和睦,尊老爱幼,礼贤下士的人文观,对于中国企业本身是有莫大的帮助,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这种人文观吸纳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去。”

容星桥连连点头,提议道:“皇上不妨写个社评,让国人实业家们都有所启迪,此事利国利民,大利啊!”

宋彪经他这么一提醒,倒是觉得确实要写这个社评,就道:“这个东西别人写不了,你按朕的意思写个草稿吧。”

容星桥一口答应下来。

皇帝的社评很多,可90%都是别人所写的稿子,只有那10%是皇帝的思考,偏偏就这10%的思考最为重要,正是全文的价值所在。

时间正好不早了,宋彪要回去吃午饭,容星桥这么多年效劳下来,也堪称是皇室的大掌柜,而且这也是容星桥第一次来中央宫,宋彪就请他去用御膳。

用过午膳,宋彪下午也未安排其他的行程,难得容星桥过来一趟,包括宋彪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就和容星桥一起在中央宫游玩一番,边走边看边谈。

宋彪的风格就是这样,他现在已经很少就单独一件事做出处置和决定,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在这种一整天,或者是一个下午的闲谈之中,将自己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和思考都与负责人谈一谈,不管是启迪,还是叮嘱,不管是交流,还是商榷,他的思路就是圣意,就是一个大方向,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就要大体遵循这种圣意和大方向,灵活办事,灵活的实现这些构想和要求。

至于在具体一件事务上的对错,宋彪近几年反而是很少评价,给予别人更多的实权,多看别人的表现,而不是严格要求别人遵循自己的决策办事。

这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

正如当年的太祖,高于一切的存在,思索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大方向,当然,这个大方向是不能错的,一旦错了就能让整个国家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几十年的辛苦都毁于一旦。

总体来说,宋彪现在的大方向是工业偏右,农业偏左,包括像邮政、电信、铁路、电力、石油这些产业,他也继续坚持私营为主,不搞国家投资,政斧依靠政策和规划去推动国民产业的发展。

在农业领域,他则坚持搞《限田法案》,过去是用税收来限制大地主阶层,现在则是想要进一步用法案限制土地兼并,通过对农民持有农耕地的最高限制,政斧强行从地主阶层收购超标部分的耕地,通过先租后卖的方式,逐步将土地分散给农户。

宋彪几年前就想这么做,唐绍仪坚决不同意。

总理不同意,宋彪又不想换总理,此事就搁置了,而他此番决定支持欧阳赓,也正因为欧阳赓决定强行推动这一法案的通过,但欧阳赓也有条件,那就是限上不限下。

所谓限上不限下就是政斧不保障农民的最低持有农田的数量,只限制最高持有数量,林桑茶果和牧业农用地也不在该限制条款内。

这个法案有利有弊,弊端是对农业的大机械化和产业化有负面影响,很可能就会像法国农业那样缺乏竞争力,好处则是逼迫资本流向工业,提高国内人均购买力,扩大内需市场。

宋彪过去也不敢轻易推动这个法案,因为国内的地主阶层实力太强,现在则不一样了,工业的实力更强,农业就必须为工业让步,也可以拿那些大地主开刀。

宋彪也不用和容星桥谈《限田法案》的事,他就谈一些和企业有关的东西,多询问一些细节上的事,增加自己对帝国工业水平的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