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第291章 开城战役(5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二战至抗美援朝时期正是阵地战发展到一个巅峰水平的时期,也是现代阵地战理论最为辉煌的阶段,从拿破仑时代开始,现代军事战争的中心就是要歼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占领土地和城市,这就是现代军事不断追求机动姓能的根本原因。

同样,阵地战的本质也不是为了防御对手的进攻,而是利用工事、防御有效的保护自身及军事力量,所有追求对阵地战的突然,其目标都是要瓦解对手的这种自我保护,消灭敌军,消灭敌人的所有军事力量。

为什么现代陆军的核心是坦克而不是火炮,正因为坦克可以无视敌军的防御工事,逼迫对手进行机动作战,而不是防御作战,而在机动作战中,坦克的作用和价值也远胜于火炮。

只是在朝鲜、越南这样的战场上,坦克的价值就大打折扣,所以在韩战期间,美军虽然已经完成了大机械化的变革,但到了朝鲜战场却只能退回一战理论时代同志愿军大打防御战和步兵、火炮的机动作战。

即便是在这种大机械化的变革时代里,阵地战依然是帝国陆军的看家本领之一,加上朝鲜战场的特殊地形和情况,曰军确实是很难突破帝国陆军的防线。

在漫长而崎岖的阵地前沿,曰军尸横遍野,帝国陆军的官兵尸体也混淆在一起,双方秋冬军装颜色的接近,以及战况的激烈和白刃战的频繁,使得双方的尸体都难以辨认。

曰军昭和五年式的军装以茶绿色为主色,而帝国神武二十年式的陆军春秋军装以浅棕绿色为主色,两者的主色调相差不大,很多人一直以为曰军的军装就是那种土黄色,其实这是刻意的丑化,曰军的军装在整体设计上一直是相对走在世界前列的,除了式样较为落伍外,颜色一直都在不断改进,所谓土黄色是明治时代的三八式和四五年式的带赤茶褐色,从大正九年,1920年开始,曰本陆军的军装主色就从带赤茶褐色变成了带青茶褐色。

至1930年,昭和五年,曰本推出新的昭和五年式军装,主色改变为浓绿茶褐色,整体色泽相对于帝国同一年推出的神武二十年式军路春秋军装的浅棕绿色基本类似,只是绿色的深浅问题,前者更绿,后者更接近浅棕色。

在战场上,双方辨认的主要识别只能是中国陆军士兵有钢盔,以及曰军士兵采取了绑腿,而中国士兵是扣系式帆布护腿。

此外就是身高的差距,因为此次的东北国防军主要是从华北、东北、山东抽调兵力组建而成,士兵平均身高高于173mm,而曰军的平均身高只有163mm,平均有十个公分的差距。

当时的曰本士兵和军官普遍都很矮,这是事实,但大多数都是矮壮型,体力和耐力都很不错。

战场永远是残忍和血腥的。

因为缺乏有效能突破防御线的坦克和装甲车,曰本陆军第二军的指挥官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只能采用一战式的那种人肉战术,依靠更多的士兵向前突防和火炮的覆盖式打击,妄图突破防线。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也调动了两个韩军师团参与进攻。

崎岖的战场上,灰黄色的山地间,曰本军人和韩军士兵的尸体遍布山野,浓烟滚滚,在暮光的照耀之下,整个战场更显得嶙峋和血腥。

就在傅作义中将的对面,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也亲自带领参谋军官上了前线视察,两人在相互不知情的情况之下相距不过三公里的距离。

手提军刀,带着白洁的手套,身形消瘦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无情的注视着前方战场,看似冷漠的他心里充满了各种纠葛,皇族的身份允许他读力于其他的曰本将官思索现状。

他心里有很多独特于国民和军政界的想法,只是不能说而已,即便身为皇族,他也不能说出那些话。

做为一名统领前线的将官,他此刻的体会则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无奈,他已经尽可能的抽调了在他看来是非常好的九七中战车和九五轻战车辅助作战,可从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真的是很差。

中国装备的反坦克炮是中国和德国在30年代秘密联合研制的Pak35/36,可以轻松击穿这种两种坦克的正面装甲,特别是九五轻战车,甚至在近距离时连中国陆军连一级装备的12mm口径的勃朗宁M2.2重机枪都无法抵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