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第316章 釜山之战(3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战场上听不到那嘹亮的冲锋号声,帝国陆军不需要那种奇怪的大规模冲锋,而是更多依靠坦克的推进,精锐部队的交叉进攻、步兵火力配合平衡理论的多点多线强攻,像地狱犬那样的一口接着一口的快速蚕食对手,在火焰和火炮的袭击中,在坦克的推进中,不断歼灭每一股部队。

良好而严格的战术训练让帝国陆军前线官兵拥有极其稳定而高效的战术执行能力,面对各种情况,他们都能较好的遵守战术规范执行进攻战术,消灭敌军,老兵和尉官是最为重要的部队支撑。

在天色渐黑之时,薛岳的第四集团军已经推进到了梁山郡,距离最后的釜山市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黄百韬的第二集团军则突破了咸安郡防线,距离釜山市还有35公里的距离,两个集团军实际上已经可以会师,只有第一集团军插入到密阳郡,釜山战役的前期布局进攻就将正式完成。

一旦进入这一阶段,中曰两军在朝鲜战场的决战就彻底宣告结束了,因为釜山市和西侧的金海郡周边并没有较为险峻的山势,其丘陵多以低矮为主,并且存在明显较多的数公里宽的沟式突破口,在这种地形,第一集团军和集团军下属的4个装甲坦克旅将会如战斧一般杀进去,直接结束这场战役。

在帝国海军和空军完全控制朝鲜海峡的情况下,曰军根本不可能安全撤回曰本本土,所以,在朝鲜半岛的数十万曰军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歼灭。

板垣征四郎陆军大将已经替代畑俊六成为曰军驻朝鲜东亚派遣军的总司令官,他下令决心要在朝鲜战至最后一人,绝不退让,更不会投降,而东北国防军则很乐意成全他们。

釜山周边地形的甚至不如大邱,相对于已经完成机械化变革的中国陆军而言,在这里做最终决战是最为合适的,至于曰军要如何战至最后一人,这并不是东北国防军的指挥官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陈武唯一的担心是不希望看到曰军继续使用化学武器,虽然帝国陆军有足够的防范和反击手段,但是釜山属于朝鲜半岛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区,这里也一直是曰本殖民地经营的重心,港口繁华。

如果在这样的地方继续开启化学战,对于即将完全接手朝鲜的帝国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也改变了很多人。

在伊朗担任最高军事顾问的十年生涯使得陈武有更多的机会站在全局思考问题,不仅是军事战略战术上层面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经济层面的问题,在陈武看来,朝鲜就将等于是帝国最为重要的新殖民地,相当于是半个国土,他显然不愿意在这里使用化学武器。

好消息是中央内阁通过外交管道向曰本发出的严重警告已经生效,中央军事情报部从曰本得到了最新的情报,确认裕仁天皇签署了新的命令,禁止曰军再次主动挑起化学战,在此前的大邱会战中,由于曰军主动挑起了化学战,帝国战略部队的中程导弹直接使用化学弹头攻击了东京,令东京损失惨重,国内士气丧尽。

是的。

曰军大本营的谎话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了,只要中国愿意,中国可以让曰本变成一片荒芜的废土,中国可以用化学弹头横扫整个曰本,至少让曰本损失超过两千万以上的人口。

在釜山战役开启后的第二天,东北国防军四个集团军就陆续实现了战略进攻目标,对釜山实现了三面合围,加上海军和空军持续对朝鲜海峡的封锁,曰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第三天的上午10点,东北国防军正式对曰本东亚派遣军发起最后的猛攻,第4、第10、第33装甲师作为主力同时从三面发起冲击。

在整体的进攻战术设计上,陈武没有因为机械化坦克部队再次能发挥突击作用,而轻易的减少炮兵的投入规模,事实上恰恰相反,虽然对面就是城区,陈武依然大规模的使用火炮部队,投入了三个炮兵师和四个炮兵旅的兵力,加上各步兵师下辖的炮兵团和两个火箭炮旅,东北国防军在最后的总攻中投入了超过4000门火炮。

在解放战争的四平战役中,国共两军都没有因为四平是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而减少火炮的使用,双方的火炮进攻直接将整个四平夷为平地。

中国人打起仗来一贯是很狠的,在国内都是如此,何况是在国外。

陈武并不太考虑朝鲜人民的死活,在他看来,板垣征四郎所设计的城市战策略是愚蠢的,釜山本地的建筑多是以木结构为主,而且平均规模都比较小和凌乱,帝国陆军不会和曰军在这里打巷战,直接夷平才是最佳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