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第161章 清与浊的选择(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吕强字汉盛,他虽然也是中常侍,可是为人清忠奉公,上帝天子依例封宦官为侯,本欲封他为都乡侯,可是被他坚拒了,为此还专门上书言事。”

曹艹把吕强的情况大致和刘修说了一下,刘修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宦官里也有干净的,只是他们再干净也没用,被贴上了宦者的标签之后,就是立身再正也不会得到名士们的认可,所以刘修到了洛阳这么久,居然没听人说起过他。

“既然如此,我依计行事便是。”刘修不假思索的说道,“多谢孟德兄指点。”

“德然,你要想清楚。”曹艹却摇头劝道:“从我个人来说,我劝你还是走袁家的门路,这对你以后的名声大有裨益。一旦落了依附宦官的名声,对你的仕途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刘修神秘的一笑:“名声这东西,虚得很,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未必有用。”他端起酒杯和曹艹碰了一下,酒杯“当”的一声清响,他冲着曹艹挤了挤眼睛:“上士立名,中士随名,下士求名。上士用名,出入名实之间,中下之士为名所累,不足道也。”

曹艹品咂了片刻,哈哈大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抹了一把胡子,大声道:“痛快,痛快,德然果然是真名士也。能与德然相识,是我这么多年来最痛快的事情。”

“我亦然也。”刘修呵呵一笑,心道果然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如果再迟三十年,等眼前这位已经成了大汉丞相的时候,只怕这么跟他说话就有姓命危险了,哪能让他这么容易的把自己引为知已。

两人越说越投机,天南海北的一顿胡侃。曹艹虽然好古学,经常往太学跑,向蔡邕请教,不过和卢敏说的一样,他只是借蔡邕的名声洗白自己罢了,对皓首穷经根本没兴趣。他的兴趣在兵法,在诗文,兵法是武人的学问,诗文是小道,都是正经的学者不屑用心的,蔡邕精于此,那是人家实在太聪明,一学就会,一会就精,并不是用心研究的结果。曹艹平时在蔡邕面前其实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真要讨论学问,他哪里够得上蔡邕的级别,但是刘修则不然,要论经学,刘修的水平比他还差,但是其他的,刘修却和他不相上下,甚至有些地方还“颇有创见”,足以让曹艹眼前一亮,大呼有理。

两人说得兴起,便让人把席案搬到室外走廊上,看着洛阳城中比比皆是的望楼,看着宫城里高大的门阙谈古说今,在城外看朱雀阙的时候已经觉得非常震撼,现在近距离观看,更觉得朱雀阙高不可攀,须仰视才见。

唉,董卓真是作孽啊,你迁都就迁都吧,放什么火啊。刘修看着洛阳城横平竖直的大道上熙熙攘攘的车马人流暗自感叹。要不,我先把这厮做掉?

曹艹突然一拍栏杆,叫了一声:“哟,她怎么又回来了?”

刘修听得他口气有些不悦,连忙沿着他的视线方向看去,只见正门外来了几辆马车,十几个穿着红衣的骑士左右簇拥着,两个婆子打开中间一辆车,从里面扶出一个女子来。隔得远,刘修看不清那女子相貌,但是从她走路时一板一眼的姿势来看,这女子出身不低,那种大家闺秀的谱非常明显。

“这是?”

“我从妹。”曹艹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刘修有些诧异,怎么曹艹看到他从妹这么不高兴?曹艹见他神色不对,生怕他以为自己与家人不睦,便简单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原来这个女子叫曹鸾,是曹艹叔父曹鼎的女儿,曹鼎在做河间相的时候被人告发贪赃,输论左校,后来一直没能复出。为了再做官,曹鼎便把这个女儿嫁给了宋皇后的弟弟宋奇,想着她长得那么漂亮,一定能讨宋奇的欢喜,以后傍上宋家这么一个外戚就不愁了,没曾想曹鸾因为家里出了曹腾这么个宦官叔叔,被人看不起,所以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一举一动都要遵从女诫,比大儒还要守礼,宋奇很快就对她的容貌失去了兴趣,两人关系非常不好,这么多年了,连个子女没有。

刘修也是到了洛阳之后才知道现在的皇后不是姓何,而是姓宋,以后那个大将军何进还不知道在哪儿混呢。不过宋家并没有依例成为权重朝野的外戚,宋皇后的父亲宋丰不过是个执金吾,是九卿之中权利最小的,说得难听点,就是京城的消防队长,与东汉一朝皇后的父亲或兄弟任大将军的惯例相距甚远。他只是没想到,曹家和宋家还有联姻。

刘修忽然心中一动,他眼珠一转,突然笑了:“你这从妹是身怀重宝却沿街乞讨啊。”

曹艹眉毛一挑,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无奈的笑道:“可不是,当初把她嫁给宋家,就是因为她长得美艳,可没曾想……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说她。”

“话也不能这么说,她也是被人教傻了。”刘修笑了笑,看了看屋里刘氏的方向:“人都是会变的,既能从风情万种变得死板生硬,同样也能由死板生硬变得风情万种。”

曹艹一怔,一时没明白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