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第194章 根基(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呵呵呵……”刘修笑了:“不管你是鼓励他的,还是真的这么认为,我想,你能对他说出这样的话来,至少说明你不是唯门阀论人,无门第之见,算是一个有见地的人,值得孟德尊敬,也值得我尊敬。”

刘修说着,离席恭恭敬敬的给何颙施了一礼,何颙觉得他虽然口语伤人,却还算是识礼,倒不是全然的目中无人的狂妄之辈,便有些惺惺相惜,连忙伸手扶起他:“德然不必如此,哪怕是出身贫寒之人,只要肯用心上进,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又何必斤斤于此。”

刘修笑了:“何君之言,方是真见识。人岂有三六九等,真要论阀阅门第,我也算是出身宗室,孟德也算是我汉初名臣之后,就算是比起袁家来也不差的。”

何颙非常不高兴,立刻沉下了脸,刚刚产生的一点好感顿时不翼而飞,沉声道:“圣人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岂能说人人相同,全无差异。果真如此,又哪来的圣人?”

刘修不以为然的笑了:“何君,我不是说人人相同,我只是说,这些和门第无关。颜回穷居陋巷,夫子以其为贤,如果以门户论人,那颜回岂不是天生的贱人?”

何颙语塞。

“可是刘君不要忘了,天下学问虽多,还是有家法师法的。岂不闻遗子千金,不如经书一箧?”王匡忍不住了,脱口反驳道。

“此言差矣。”刘修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他用手指轻轻的敲着案面:“就算这话对,也是以前的旧事,自从印书坊印出五经,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君子见机而作,足下如果尚且不能醒悟,只怕与你这名声便不相符了。”

王匡还是不明白,何颙却突然愣了一下,只觉得灵光一闪,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他转过头看看袁绍,袁绍也若有所思,但是也没有真正明白刘修这句话的意思。堂上的袁隗和卢植经验要老到得多,他们只是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刘修的意思,只是两人的反应却大不相同。

袁隗愕然,看着面露喜色的卢植:“子干,你教出来的好学生啊。”

卢植微微一笑:“他是有些小聪明,不过这却不是我教的,见机于未萌之时,这是天赋,教是教不出来的。”

“举一反三,此子倒有几分子贡的味道。”袁隗抚着胡须,仔细打量了堂下正和袁绍等人唇枪舌剑的论战不休的刘修,回头和马伦交换了一个眼色,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惧。

刘修说的意思很隐晦,但是却非常致命。

为什么会有“遗子千金,不如经书一箧”这句话?为什么会有师法、家法?为什么世家会有那么多的门生故吏?原因都只有一个,大汉以经术取士,而经术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想通经入仕,那就要拜师,哪怕是不亲临受教,也要登个名字,为的就是有实力的师门可以对仕途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现在呢?官方校订的五经已经通行天下,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只要买得起一套书,就可以自学成才,就可以参加考试,取得入仕的通行证。虽说天子今年只增加了两百个录取名额,但是可以想像,只要他尝到了甜头,他一定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无意之间,世家垄断仕途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一半,虽说失去了对经学的垄断并不等于就失去了对官场的垄断,但打击也绝对非常小可,假以时曰,很可能会把世家连根拔起。

说实话,袁隗对刚刚出现的新式书籍并没有想得太多,他最近被洛阳越来越紧张的形势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想一想,今天听了刘修这一席话,他才觉得如雷轰顶。

不错,袁家现在并不是以经术传家,家传的孟氏易目前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大,他们有足够的既成权利网络,主要优势在故吏,而不是门生,但是失去了经术,就等于失去了一条路,而且是最通畅的一条路。

袁隗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倒不仅仅是因为书籍的传播影响巨大,而是想到了更多。马伦曾经对他说过,刘修虽然读书很一般,但是他处处抢得先机,很多时候看似很随意的举动往往非常致命,但是袁隗对此不以为然,他觉得只有袁术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才会输给刘修,马伦虽然言语犀利,但毕竟是妇道人家,见识还是有限,突然被一个小辈给顶撞了,下不了台,所以才找这个一个借口。

可是,他现在不这么想了。从他今天的态度来看,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和袁家和解,上次主动来求和不过是故作姿态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