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第224章 沙子(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更重要的是,按照大汉军制的惯例,刘修现在有权拥有所领人数十分之一,即两百人的亲卫营,这是由刘修本人控制的力量,不受其他人制肘。

刘修也非常满意,他已经让许禇从洛阳狱里选了五十多个人,正愁没有编制呢,天子这就给了他一个机会。

谈完了公事,天子的情绪明显放松了不少,他和刘修说了一些闲话,特别提到了皇长子史侯最近的情况。他说史侯最近从唐英子那里学了不少歌谣,听起来都蛮不错的,唐英子说是刘修教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他觉些歌谣虽然语言很直白,但是韵味意境都非常好,不太像刘修能做得出来的。因为刘修的画虽然画得好,书法也是一流,文章写得一般却是众所周知的,不仅做不了汉赋,就连诗也非常一般,形同顺口溜。

刘修大汗,他教唐英子的除了一些儿歌之外,还有一些古诗,都是唐宋明清诗中的精品,没想到天子居然听出了其中的异常之处,看来以后不能再教了。

“德然,我看你学问虽然粗疏,不过教小儿倒是有些独到之处。”天子笑眯眯的说道:“等你立了功,征服了鲜卑之后,回到做个少傅吧,到时候教朕的皇子们读书,把这些歌谣教给他们。每天听他们用童音喝这些歌谣,这宫里都多了些生气。”

刘修唯唯喏喏,躬身“败”退。他一边往外走一边腹诽,让我去做你的皇家幼儿园叔叔?想得美啊。

刘表没有跟上来,天子大概还有些话要交待他,让他明天再去北军报道。刘修独自沿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林荫道向前走着,茂盛的树冠遮住了皎洁的月光,宫里显得非常幽静。这让刘修觉得非常舒服,一想起后世的紫禁城里为了安全起见,连一根树都不敢栽,生怕里面藏个刺客,他觉得大汉毕竟还是要生猛一些的,哪怕是已经独尊儒术了上百年,大汉人已有崇文抑武的征兆,但还保留了不少血姓,大臣们除了上殿见驾都要佩刀带刀便是明证。其实原本大汉的郎官们是可以带刀见驾的,不过有一次有个大臣在太后面前和一个同僚叫板,最后拔了刀要单挑,把太后吓着了,后来才禁止带武器入殿。

想想两个大臣在太后面前拔刀对砍的场面,刘修就想笑,还是汉人生猛啊。

他一边想着一边走,刚要出北宫的时候,眼睛一瞟,见门阙上站着两个身影,从身材看,好象其中有一个是女人。他刚升了官,有了亲卫营的编制,心情非常好,一时童心大增,停住了脚步,站在阙下偷听。阙虽然高,那两个说话声音也不大,但是他的耳力远过常人,大致还能听到一些。

不过,听了片刻之后,他就有些疑惑了。这两个不是别人,一个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角,另一个却是天师道的嗣师夫人卢氏。这两人在这儿干什么?约会也不至于在宫门的门阙上吧,这么招摇?

但是他们俩人谈到的内容更让他不解。他们似乎谈到了天师道的第一代天师,也就是他们的师尊张陵,张陵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当然了,天师道的人说他不是死了,而是羽化升仙了。张衡当时才十来岁,比现在的张鲁略微大一些,道业未成,如果不是他的母亲雍氏在天师道中颇有威信,第二次天师恐怕也未必轮到张衡来做。

张角和卢氏说的事情,刘修大部分都不清楚,他只是从卢氏的语气中听出卢氏对张角有怨恨,应该是认为张衡的死和张角有莫大的关系。不过张角态度非常好,似乎对卢氏有些旧情,拐弯抹角的说他们原本是一门师兄弟,现在天师道和太平道又携手合作,辅佐天子,应该尽弃前嫌之类的。

卢氏非常不高兴,提高声音说了两句,忽然飞身从门阙上跃下,正好看到正听墙角听得入迷的刘修。卢氏脸一红,沉下脸说道:“刘大人公务繁忙,怎么会在这里?”

刘修非常尴尬,掩饰的说道:“面见天子回来,正好路过这里。夫人这是去哪儿?如果回道馆,我们一起同行吧。”

卢氏想了想,点头答应:“那再好不过。”

刘修本来只是句客气话,没想到她居然应了,一时倒不好推脱。两人一起出了宫城,卢氏上了车,刘修正要跳上自己的大红马,卢氏从车中露出脸:“刘大人,何不同坐?”

刘修回头看看还在门阙上向这边看的张角,有些吃不准:“这……不方便吧?”

“没什么不方便的。”卢氏笑道:“我是修道之人,入道无家,本无男女之分。不过大人如果嫌弃我是个寡妇,那就算了。”

她这么一说,刘修倒不好拒绝了。他将马缰扔给许禇,钻进了卢氏的车。卢氏的车是天子赏赐的,虽然装饰不是很华丽,但是很宽敞,坐两个人倒是绰绰有余。

卢氏不抹粉,不涂朱,细看长得也不算是天香国色,但是人很有魅力,皮肤也非常好,是那种非常耐看,而且越看越顺眼的人。这可能和她修道有成,擅长养生有关,不是说女人的美由内而外,以血养颜,皮肤细腻有光泽嘛,应该说的就是她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