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边疆[60年代]

在那遥远的边疆[60年代] 第42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比起前些年诸多兵团来到荒芜人烟的戈壁滩,我们农场现在的日子的确好很多。”杨秋瑾认同的点头,“可是这样的日子,你们就满足了吗?”
“什么意思?”有人问。
杨秋瑾从角落慢慢走到会议室讲台,站在讲台中央,毫不畏惧的看着台下神色各异的人道:“据我了解,我们农场目前的种植技术,只能勉强达到生产任务目标,每年交完税收以后,剩余的粮食,只够盈利农场一年到头的开销,让农场职工们勉强填饱肚子。
大家为了填饱肚子,什么粗粮杂粮囫囵往肚子里塞,也才吃个七八分饱,很多孩子饿得嗷嗷叫,吃多了黑面粗粮,屎都屙不出来。当然也有条件稍微好点的职工人家,饭是能吃饱的,也有钱买肉吃,可是边疆目前就只产牛羊肉,其他肉类卖得少,你们天天吃羊肉不会腻?
再说了,大家现在住的房子,多以地窝子、土房子为主,天气晴朗的时候还好,要是一下雨,地窝子里全浸水,人根本不能住,这就是大家眼中的好日子?”
她顿了顿接着道:“我提议开养殖场,是奔着解决大家吃喝问题来的,你们想啊,我们农场隶属于兵团,我们职工多以退伍专业军人及军属为主,我们是汉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是吃着猪肉、鸡鸭鱼肉长大,为什么到了边疆,要顿顿吃牛羊呢?
我的养殖场开办起来,主要是解决肉类品种单一的问题,让大家有更好的选择,还能解决农场许多家属因为没文化在家待业,无法就业的情况。要养殖场收益好,我还能给职工修红砖大楼,给职工分配单位房,这不比住在地窝子、土房子里好。”
在场所有人听得心动起来,的确,他们在边疆建设奋斗十多年,该吃的苦,该受的累,该流的泪,他们全都经历过了。
现在他们都在边疆安了家,有了妻子孩子,谁不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呢,要真能解决自己家属待业问题,还能让职工住好房子,他们自然是支持的。
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边疆这边都以少数民族为主,很多民族不吃猪肉,你养了猪,到时候往哪里销售?”
“谁说我开办养殖场,只养猪。”杨秋瑾把翟书记放在讲台上,她写得计划书拿起来,递给讲台下第一排做的诸位领导传看:“我开办养殖场,自然要因地适宜,边疆少数民族多,吃猪肉的少,我们就以养鸡鸭鹅鱼为主,猪适当养一些。哪怕猪养多了,也不怕销路,据我了解,咱们身在边疆的兵团以及其他建设者,汉人人数多达三十万以上,这么多汉人,谁不喜欢吃猪肉呢,我们养出来,只需要建立一支运输队,销往各个兵团即可。”
吕兴贤看着手中的计划书道:“建立一支运输队,农场又要花出一大笔花销,咱们农场哪有那么多钱来买车?现在一辆解放大卡车的价钱不便宜,最少一万两千块钱一辆起步,个人不能私购,得农场单位向上面申请,分配到购车指标以后才能购买。而且卡车白天拉货,晚上拉人,还时常兼做通勤车用,哪有那个多余的时间金钱精力去别的地方跑销售。我看你这个计划不太行。”
“吕场长,话不要说的太早。”杨秋瑾神色认真道:“咱们农场没钱,可以先把种植技术提上去,量产跟上,完成生产任务,赚钱以后再说添车组织新车队的问题。我刚才只是假设,真要建起养殖场,那自然是先养好卖的家禽牲畜为主。另外,吕场长你别忘了,在国家领袖的号召,前往咱们边疆支边,来下放的知识分子源源不断,他们之中不乏有懂得各种技术的人才,要找到一两个懂汽修的人,也不难,咱们也得有自己的想法不是。”
吕兴贤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
要农场自己组件汽车,那汽车的零件从哪来,难道要农场自己成立一个汽车厂?这想法也委实大胆了点!他们农场要真有那能耐和金钱,他们还叫农场吗?
杨秋瑾微微一笑:“理想总是要有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这个养殖场也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启动,只需要修建一个小小的养殖棚,先养些鸡鸭鹅,几头猪,挖个水塘养些鱼,您先给我一年半载的时间,看看养殖收益如何,如果赚钱了,再说后面的事情。”
吕兴贤和其他领导人都听得有些心动了,纵然有人反对,可是杨秋瑾的提议相当诱人,要她用最低的成本赚了钱,给农场带来收益,同时给职工家属提供工作机会,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谨慎的翟书记没有一口答应杨秋瑾的要求,公事公办道:“开养殖场的事情,我得向兵团上级做报告申请,兵团那边通过了,你再着手办养殖场的事情。”
这是变相答应她当场长了,杨秋瑾忍住内心的激动,面上得体的笑道:“行,我等书记您的好消息。”
在农场开办其他副厂的事情,很多大的兵团都在做,一个小小的养殖场而已,相信兵团不会不通过的。
会议解散以后,杨秋瑾找到韩永信跟张支书,向他们两人祝贺:“恭喜两位升职加薪,以后我养殖场开办起来,还请两位多多关照。”
“多谢。”韩永信依旧是那副冷淡话不多的模样。
张支书,本名张全,笑脸呵呵的跟杨秋瑾握手,“同喜同乐,小杨同志,咱们以后谁关照谁 ,还不一定。要不是小杨同志你在曹俊等人的事情上站出来,让我跟韩连长,不,现在是韩副部长立了功,我们俩怕是在原来的位置干一辈子,都没可能往上提升。”
张全说起这个,是感慨万分,在兵团进入边疆之前,他一个小小的士兵,因为识文断字,被上级提拔做上通信兵,后来又转成文职工作,成为连队指导员,跟韩永信搭档。
踌躇满志的他原本以为会一直呆在战场,立功立业,没想到他所在的部队,在五零年代接受到兵团建设边疆命令后,在边疆一呆就是十多年。
他自然不甘心顶着个支书的名头,实际跟农场职工没什么两样,在田地之间打转,也不愿意跟刘小山、曹俊等人同流合污,欺辱同胞同志。
当杨秋瑾来到农场,他了解到她的身为背景和为人品行,心念一动,想借用她之手除掉刘小山等人,这才跟韩永信提议让她做二连统计员,杨秋瑾果然不出他所望。
现在他跟韩永信因为杨秋瑾如愿往上升职,张全对杨秋瑾感激万分,同时心里也对利用她有些内疚,打定主意,以后杨秋瑾要是遇上什么困难,只要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一定鼎力相助。
第46章
一个星期后, 杨秋瑾提议的养殖场方案,阿瓦兵团通过。
翟书记把消息告诉杨秋瑾,她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
翟书记道:“先别高兴的太早, 我们农场资金有限, 拨给你做养殖场的资金不多,你得自己掂量估计着开养殖场。”
“那翟书记, 农场给我拨了多少钱?”杨秋瑾试探着问。
翟书记伸出手指, 比了个一字, “一千块钱。”
杨秋瑾脑子里盘算了一下一千块钱能干些啥,现年代一头满六十天的小猪大约二十块钱一只,边疆地区养猪的少, 要养猪还得从外地引进, 到时候加上运输费啥的, 至少要25一头。
好在边防部的炊事连有养猪, 到时候就在边防部养买四头, 不用额外给钱,买猪要花80块钱。
鸡鸭鹅蛋大约5-7分钱一个, 活公鸡0.5毛钱一斤, 母鸡一块钱一斤, 活鸭活鹅都是0.55一斤,杨秋瑾打算买种蛋跟老母鸡抱窝孵小鸡鸭鹅子,种蛋得卖一毛钱一个, 老母鸡则比普通活鸡贵,按照市场价1.2毛钱一斤来算,一只五斤左右的老母鸡得六块钱, 她打算一样买一千个种蛋来自己孵化,这里就去了三百块钱。
淡水鱼类分鱼种市价在0.一斤, 鱼苗十块钱就可以买一大桶放进水塘里养,她打算买个四五桶,鱼苗得花五十块钱左右。
买这些就去了430块钱,剩下570块钱,压根就不够修养殖场,因为砖头一分钱一块,瓦片三分一个,要修个养殖大棚,至少要一千块钱以上,更别说还得请工人修葺大棚,挖人工池塘。
杨秋瑾盘算一圈后,眉头皱得死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