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琮一听就对此事感了兴趣,问道:“崔祐甫?看来,此人是个忠臣?”
“此人出身博陵崔氏,乃中书侍郎崔沔之子。进士及第,”窦文扬道,“奴婢查过,崔祐甫与雍王是同一时间授官,一个寿安县尉、一个偃师县尉。如今两人云泥之别,他私下里对雍王多有不逊之言。”
“那他让李倩出镇洛阳,是出于私心了?”
“奴婢认为,该是出自于忠心,对大唐社稷的忠心。”
李琮目露思量。
窦文扬道:“百官苦于雍王久矣,称‘今言路闭塞如李林甫当朝’,奴婢更是听闻,雍王还想任用李林甫之子李岫,朝臣们敢怒而不敢言。若将他放至东都,则圣人可纳百官谏言矣。到时再任仆固怀恩掌兵,卫护圣驾,圣人可安心矣。”
“有道理。”
李琮连连点头,尤其被窦文扬用的那个“放”字打动了。
把薛白外放出京,才有他掌权的机会……汉献帝就从来不能把曹操外放出许昌。
“可,他岂能答应?”
窦文扬道:“崔祐甫愿为陛下效死,他打算邀百官在朝会上进言,以声势逼雍王去洛阳。”
“允了。”
李琮陡然间有了气势。
自乱世以来,他守长安、驱乱军、平忠王,接下来则要定河北、除强臣,可谓是明君之兆了。
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两日,李琮便得到了好消息。
“陛下!陛下!”
窦文扬匆匆奔到御榻前,喜不自胜,叩首道:“奴婢不负使命,办成了!”
“办成了什么?”
“让雍王答应出镇洛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