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话题重新绕回立女户废再嫁,凌见微叮嘱了了:“凡事不可一蹴而就,阿娘知道你心中有许多抱负,可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以自己优先,树大招风,咱们稳扎稳打,千万不可好高骛远。梁王是个小心眼的,你就是不招惹他,他都要来算计你,万事须得小心。”
了了一听就知道,凌见微还没听说她把梁王父子踹水里的事儿。
次日,凌见微刚刚醒来,便得知了了已经回宫了,她很是失落,又想起昨晚女儿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了了要她不可松懈,依旧努力读书,日后还要她入朝帮忙。
让凌见微管理下人或是做生意,她信手拈来,可入朝为官那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她不知道这样做算成功还算失败,又或者了了最终没能登上皇位,跟随她的人会落得个怎样的下场——凌见微根本没有想过,因为她很确定,自己真的想要抓住每一个落在眼前的机会。
赶在早朝开始前,了了顺利回宫,今日梁王告病,没来上朝,太子当众欺辱梁王父子一事瞒得过其他人,瞒不过朝中这群老东西,他们正愁找不到把柄攻击了了。
哪怕太子就在殿内,他们也是一个接一个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地骂她到底是女子,摆脱不了女子特有的小家子气,竟不敬叔父与堂兄,简直罪大恶极。
皇帝悄悄揉了揉太阳穴,他的头都被大臣们念叨的疼了,当然也有那不甘示弱的,比如凌老大人,一把年纪了还吹胡子瞪眼跟老古板们吵架,大殿内宛如菜市场,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了了始终面无表情地看着。
皇帝偷偷看向女儿,试图寻求帮助,他耳根子软,最烦听人吵架,因为他是听这个觉得这个有理,听那个就觉得那个说得也对,无法分清是非黑白。
了了就不一样了,别看大殿上你争我吵喧哗无比,实际上她分得清清楚楚,哪一句话由哪个人所说,这人姓甚名谁是哪一派,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谁是真心着急,谁是真怕,谁又是单纯拱火,她通通都知道。
大臣们吵着吵着,发现事情不对,从前吵得厉害,陛下早气急败坏发脾气摔东西骂人了,可这一回,怎地一点动静没有?
第77章 第三朵雪花(二十二)
皇帝被这群大臣烦得只想拔腿就走, 他其实早坐不住了,可女儿纹丝不动,他这个当爹的怎么也得留下给她撑腰。眼看皇帝忍得太阳穴上青筋乱颤, 老古板们非但不忌惮, 反倒愈发来劲, 恨不得当场把皇帝裤子都给扒下来,那德性, 简直要将皇帝生吞活剥。
这么多年,皇帝都是这样过的,他耳根子软, 既无主见, 亦无帝王之才,下头的大臣们自然乐得糊弄他,一个脑子不清醒的皇帝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大臣们闹一闹吵一吵,事情便总能按照他们希望的那样发展。
过于吵闹的声音令皇帝喘不过气,完全失了主心骨, 只能朝了了看,但了了并不认为这一幕无法忍受, 毕竟她坐着,他们站着,其中吵得厉害的不少还上了年纪, 她倒挺想看看, 他们究竟能吵到什么时候。
皇帝得不到女儿搭理, 为了防止自己愤怒暴走, 他开始神游天外,四周的喧嚣逐渐淡去, 心静自然凉,要吵任他们吵,清风过大江。
终于,大臣们吵累了,比起一开始的战斗力十足,很多人脚都站酸了,口干舌燥满身是汗,吵架可是个体力活,不是他们这些老家伙能承受的。
于是从第一个收嘴的人开始,大殿之上渐渐安静,最后一个人哑着嗓子有气无力吼了两句后,也彻底沉寂,群臣们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此时皇帝也回过神,心想总算吵完了,今天这早朝上得可真久,他感觉浑身无力,只想快快回寝宫躺会儿,可女儿没发话,皇帝不敢贸然开口。
了了端坐在椅子上,按说太子也该与朝臣并列,可一来她从不对人下跪,二来年纪也小,皇帝便顺水推舟给她赐了座。
她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面无表情,她不开口,皇帝也不开口,群臣们更不开口,大殿内一时安静到诡异,连掉根针的动静都能听见,这位女儿身的太子殿下,给群臣们最大的印象便是话少,冷淡,有人认为这是内心露怯的一种表现,女儿身名不正言不顺,又没有真本事,除了靠冷脸来营造气势,还能怎样呢?
再加上太子殿下还险些要了梁王父子的命,到底是在民间长大的孩子,哪怕是金枝玉叶,也难免小家子气。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原本笃定太子胆怯的臣子这会开始感觉紧张,不知道是谁的汗水滴进了衣领,立夏未至,怎地这样热,热的汗珠子从脑门滑到眼睛里,辣的眼睛生疼。
“吴庸,你方才说我对梁王之子出手过于狠毒?”
吴庸乃三品大员,耳顺之年,德高望重,是顽固派的中坚力量,要说他向着谁,倒不至于,梁王得势时他看梁王不顺眼,天天想弹劾人家,如今太子得势,他就又看太子不顺眼,转而帮梁王说话,了了觉得人类的这种心态有趣得很。
事情的真相如何,经过如何,结果如何,他们是不爱看的,所谓的原则与理想,他们大概也不愿意遵守,纯纯就是爱拱火,再在挑起两边争端时占据道德高地进行批判,从根本上拉高自己身价,想必吴庸吴老大人这年高德勋的好名声,也是由此而来。
面对了了的问话,吴庸毫不示弱:“回殿下,梁王世子与殿下有兄妹之谊,殿下却狠心将其淹入水中,险些要了世子殿下的命,于公,殿下身为一国储君,此举过于小心狭隘,于私,是幼妹不敬兄长。殿下,莫非殿下认为老臣所言为虚?莫非殿下不曾将世子殿下推入水中,还不许他人施救?”
皇帝皱了下眉,他觉得痛快!他的女儿,把梁王的儿子推水里怎么了,就是淹死了那也活该!
了了好整以暇地看着吴庸:“并非是推。”
吴老大人愣住:“什么?”
“以手拥之方为推,我用的是脚。”
吴庸惊愕不已,按说他这般指责,太子小小年纪就是没吓哭也得慌乱不知所措,可她说什么?她说她不是推,是、是踹?
“梁王世子意欲袭击于我,我让他进池子里泡一泡,看那颗榆木脑袋是否能开开窍,怎么,你觉得不妥?”
吴庸立刻道:“殿下这不过是片面之词——”
“梁王世子所语,便不是片面之词?”了了反问,“你在现场亲眼瞧见了?还是说太子与世子两个人的话,你信世子,却不信太子?”
这帽子可扣大了,吴庸连忙下跪:“老臣不敢——”
“我看你敢得很。”
皇帝惊奇的目光在了了与吴庸之间来回转,其实群臣再狡诈精明,明面上君与臣之间的身份依旧如天堑难以跨越,君王可以颠倒是非,大臣却不能恼羞成怒,皇帝从前就是耳根子太软,被人一说便觉乃自己过错,别说是反驳,他连想都想不明白。
“吴庸,有件事我很好奇,想请你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为我解答。”
吴庸谨慎道:“老臣惶恐。”
“你说我教训蛮横无理的梁王世子,乃是手段狠毒,既然如此,我想问问你,寒门之家,养育一名读书人,是否无比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