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妖族能确定的是魔族很难吃,不信邪的蛇妖曾经吞过一个,不到十秒钟便又吐了出来,像吃了一块裹满沙子的石头,剌嗓子不说,还坠的肚腹生疼,味道也是又干又涩,不如吃土。
蛇妖的提议获得了众妖一致认可,于是第一届妖族解剖实验就此拉开序幕,首先被绑上冰雪手术台的是三只魔,负责主刀的是黄鼠狼精、狼妖以及蛇妖,其它妖族则处于白线外有序观看。
这些魔在灵昌山被关了很久,外表已经严重走形,连身体内部的器官都产生了变异,一剖开便是一股臭气,其味之熏人,连妖王都以指掩鼻。
当然,作为魔族,即便被剖开身体也不会死亡,甚至于它们还能破口大骂。
忍着恶心检查过一遍过,什么发现都没有,完完全全就是一具正在变形中的皮囊,除了没有腐烂外与尸体没有任何区别。
黄鼠狼精严格地在记事簿上记录下了今天的发现,正在她准备结束工作时,不知为何,总有种异样的直觉,仿佛在告诫自己,一切远没有结束,最重要的东西她还没有发现。
此时,摆在黄鼠狼精面前的这只魔,身体早已被彻底剖开,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每一个器官都没有躲过,连它们身上的毛发都被剃了个干净。
真要说有哪里没有查看……
黄鼠狼精将记事簿放到一边,取过特制的夹子,掰开了这只魔的嘴。
在这之前,她检查过魔族的口腔与牙齿,甚至更深一点的喉管也没有放过,惟独这里——
“大王!”
黄鼠狼精的一声呼唤,令众妖纷纷侧目,原来就在魔族的舌根底部,存在着一个极其细微的黑色印记。
“快看看其它魔有没有!”
检查后发现,每一只魔的舌根都有这样一个印记,看起来像是羽毛。
了了却从这特殊的印记上感觉到了不一样的能量,这种感觉十分熟悉,说起来还得感谢夏娃,夏娃会将人类的灵魂收集起来转化为世界之核,而转化成功的世界之核却不可以复原为灵魂,即便如此,灵魂所拥有的特殊能量依旧存在,这是支撑世界之核成为燃料定点坐标的核心来源。
现在,了了在这黑色的印记上,感受到了与世界之核相似的能量,这意味着,黑色印记是由灵魂转化而来的。
众所周知,魔族没有灵魂,那么这枚黑色印记从何而来?
是魔族没有灵魂,还是魔族的灵魂,被转换成了某种特殊存在?
比如说,当一个“人”,想要变成“魔”,所要付出的代价,便是转换灵魂能量,只要最关键的灵魂产生变化,“人”便能成为“魔”。
既然如此,那么成为“魔”绝不仅仅是“人”的专属,似乎只要拥有灵魂,就能迎来永恒的堕落。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能解释为何在魔族全体被封印,无法离开魔界的情况下,人间依旧有魔族横行。
因为它们根本不是从魔界逃出来的。
第448章 第十九朵雪花(七)
所有魔族在舌根底部皆有羽毛印记的事实令众妖大惊失色, 其中尤以狼妖为甚,因为这些魔平时便由她及手下小妖负责,如此重要之事她竟从不曾察觉, 着实失职。
了了却还有一事不解。
拥有灵魂即可堕落只能解释魔族被封印后仍能出现于人间的原因, 那鱼妖亲眼目睹的魔吃人并变成对方的行为, 又如何解释呢?它吃掉的是否包括对方的灵魂?
但魔族识海中存在禁制,任何有关魔族机密的信息, 一旦被提起,它们便会被动毁灭,所以想从这些魔口中得到真相是不可能的。
沉思片刻后, 了了决定“释放”几只魔族。
当然, 不是光明正大的放,而是“不小心”被这几只魔钻到了空子,比起异常团结不好攻克的灵昌山, 它们更喜欢可以任意兴风作浪的人间,随后蚁妖便跟踪而去。
蚁妖的头领是巢穴中的蚁后,名为观火, 自她成精后,同一蚁穴中的工蚁与兵蚁因是她的后代, 虽不能如她一般生出灵智成精修炼,智商却突飞猛进,能够达到十岁孩童的水平, 并且非常服从命令, 无条件遵从蚁后的所有指令。
并且蚁后可以与它们共享视觉, 是比鼠妖更适合做侦查工作的种族。
此番共有五只魔出逃成功, 之所以会选择五只,也是了了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其行为逻辑。毕竟在这之前没人想过要去了解魔族, 哪怕了了也只把它们当作寻找魔主的工具。
五只魔身上都有蚁后的信息素,因此无论它们身在何处,都逃不出蚁群的追踪。
这五只魔在灵昌山吃了许多苦头,好日子是没有的,成天干活不说,还不被当魔看,那群妖族真是一点都不怕它们!
所以在顺利逃出灵昌山后,五魔并未停留,而是分散开来四下逃窜,全程零交流,绝不愿意在灵昌山附近多作停留,免得再被抓回去。
最开始那只雄性蜥蜴被魔族取而代之就显得很奇怪,哪怕人类的身份无法进入灵昌山,就魔族“吃掉谁便成为谁”,连智商都会被主体一并同化的设定,做修士肯定比做一只未能成精的雄性蜥蜴强得多,但它偏偏就是这样选择了。
有些事情不去细想还好,一旦细想,真是怎么想怎么难理解。
一共五只魔,观火亲自跟踪了等级最高的那一只,这只魔也是逃得最远的一个,居然从灵昌山一直逃到了昆古国。
作为魔族,想进入凡间国家易如反掌,但一开始它什么动作都没有,每日都以人类的外表四处溜达,还专门挑人多的地方去,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小半个月,终于,在一个夜晚,这只魔有了新的动静。
观火始终不远不近地跟着,既不会暴露自己,又能将魔的行踪看得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