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就轮到简家南目瞪口呆了,“什么!现在!”
按照丁冉的说法,《经济学人》是一天发行一刊的,现在才写新的一个稿子,已经迟了,只能赶得上后天的发表。
简家南还没有经历过这么赶的日子,就这样被丁冉监督着去赶鸭子上架了,连去饭堂吃饭都不允许,丁冉问了她今天想要吃什么,亲自给她打包回来。
就这样,在跟男朋友分离后的一个月,简家南再次过上了饭来张口的生活。
简家南在丁冉双眼如同探照灯一样的监督之下,紧赶慢赶还是用了半天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了一篇稿子。
丁冉兴高采烈地拿着这篇稿子高兴地离开了,离开前的最后一秒钟她还特意扭过头问简家南:“哎对了南南,你的笔名要叫什么啊?”
发稿肯定得有笔名,简家南想了一下,说:“六月。”
“我笔名是六月。”
她英文名是june,音同“简”,那么笔名就叫“六月”好了。
第二天简家南根本就没有关注这件事,因为丁冉说过了,前一天晚上交上去的稿子要经过审核、编辑等等好多道程序,发表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最早最早都得要等到后天才可以发表。
但是简家南第二天的时候却是敏锐地发现了一丝不对劲。
小芳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大
一新生,她家里人给她千百方打探之后,终于为她选择了这所大学,也幸好她这个人争气,最终还是考上了心仪的梦校。
对自己的生涯早有规划的小芳自然也是知道《经济学人》这份报纸的。
小芳想要从上面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才能让刚入学的自己能尽快的进入到专业中去,可以尽早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小芳也知道,这一段时间发生在经济学院这份报纸上面的大事,就是两名笔者的战斗了。
一开始是“风和”和“红日”,后面风荷不敌红日,于是又请了外援,叫日丽。
虽然风和没有明着说日丽是自己请来的外援,但是一看他们两人的名字,“风和日丽”,不是很明显吗?更别提这个日丽一来《经济学人》就开始猛烈抨击红日的观点。
不得不说,日丽的观点和笔力都要比风和高尚不少,在他的猛烈攻击之下,红日都略显颓势,小芳一开始是想从《经济学人》日报里面学到一点真东西的,可是后面看着看着,也不禁被这些人的争端给吸引了进去。
现在日丽和红日之间最大的争执点就在于,日立觉得中国股市要迟点开放甚至可以维持现状,也就是不开放。
但是红日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中国股市要提上开放的日程了,别人有的东西,我们国家自然也得有。
他们从上个星期一直吵到了这个星期,没有一个人要放弃,就是在两方的夹击之下,红日略显力不从心,也不知道今天的战果会发展成怎么样的局面。小芳非常好奇,她一拿到今天的报纸马上就展开来看了。
然后就发现,怎么今天的报纸好像又多了一个新面孔呢,一位叫做“六月”的投稿者。
这名六月,在文章的一开始就说明了自己是受到红日的邀请而过来投稿的,很明显,她就是红日请过来的外援了。
既然风和起了日丽这名外援,那么红日不甘示弱请了六月这名外援,好像也不是什么很值得惊讶的事情。
小芳接着看了下去。
六月是这样写的:“也许之前是有准备的不妥当的地方,大家怀着重重顾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开放股市,但是现在全世界的经济形势都在告诉我们,开放股市是势在必行的一种行为,任何逆着世界潮流所发展的都没有好结果,我们要顺应世界潮流,对外开放对内包容,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各国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是让小芳触动的东西,最令小芳激动的是这位六月好像颇为了解国外的形式,她在文章里面顺手拈来好几个国外股市的发展例子,被她讲得栩栩如生又平浅易懂,就连小芳这个刚上大学的初学者都能轻易看懂。
“就比如说今年十月份的股灾,大家想必都明白这件事情吧?任何关注这方面的人都应该知道黑色星期一的存在,这是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股灾,每一家上市公司都可以说在这场股灾里面遭受到了重创,不少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甚至遭受到了倒闭和破产的结果。”
“但是有挑战就有机遇,距离现在三个月时间过去了,世界范围内的股票市场都在渐渐回暖,大家好像已经忘记了前不久发生过的那场大灾难。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是不见得的。”
“就比如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他们在股灾发生之前就非常有先见之明地设立的熔断机制,在股票交易市场整体下跌幅度达到百分之七这个数字之后,当机立断马上关闭了股市,不给它继续下跌的机会,这就是他们出台的保护股市的一种机制。”
“不得不说,股市熔断这个方法在当初挽回损失上面确实是发挥了不小的效果。而现在,美国各方面对股市有可能发生的灾难都采取了更多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稿子毕竟不是论文,篇幅有限,一般来说写个几百上千字已经是极限了。
于是,在讲完了一些美国对于股市所出台的防护措施之后,六月就写了结尾。
“……因此,大家可以睁开眼睛看看,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其他国度,可以为了股市而做到什么样的地步!我明白很多人都在顾虑着股市崩盘可能带来的灾难,它的波动甚至会影响国内的民生大事。但是一样新东西产生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不适应的,我们要做好一定的反对措施去应对它。但如果因为害怕而不去勇敢拥抱新生事物的话,等到后悔之时,那就才是永远都来不及了。”
小芳看了六月写了这篇文章之后,甚至都顾不上去看接下来的文章,没有去找“风和”跟“日丽”今天有没有发表新文章的想法,直接又回到开头,重新看了起来六月写了这一篇文章。
实在是这一篇文章里面的信息太大,这些国内的消息如果有门路的话谁都可以知道。但是这篇稿子里面她所看到的国外案例,那可是就算手里是有门路,都很难搞到的呀!
这个六月到底是哪一路的高手,才能知道那么多国外事情的内幕?
小芳看到这里,不禁更加好奇起来她第二天会写些什么了?她还会继续写下去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