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江夏,别说这老翁了,就算是正村子的人,也都很尊敬。
刘封只是微笑着听了,看不出情绪波动。到是刘封身后的寇水看着刘封的眼神很自豪,自家公子,武能抗击强敌。文也能治郡,深受百姓爱戴。
“不知,村中可有井?”刘封笑着听老翁说完,这才问出了今曰来此的目的。
“有啊,大约三四口吧。”老翁随口回道道。
“是深井眼,还是浅井?”刘封又问道。
“呵呵,一看公子就是没出过门的人。”老翁呵呵一笑,乐呵呵的看着刘封道。
“何以见得?”提个问题,就能看出深浅?刘封纳闷道。
“呵呵,这荆州都风调雨顺几十年了,老夫只看到过洪涝,从来没有看到过旱灾,要深井眼有什么用?”老翁笑着道。
刘封恍然,这江夏附近水系发达,风调雨顺,很少会有干旱啊。
“多谢老者提点。”刘封抱拳对着老翁拜了一拜。
“公子多礼了。”对于刘封的多礼,老翁不得不再说了一句,随即,又道:“老朽还有农活要忙,就先告辞了。”
“老者走好。”刘封抬拳道。
“呵呵。”笑声中,老者走远了。
刘封也收回了目光,神情有些兴奋。江南大旱,如此严重,而且还被史书记载,出处可能就在这里了。
风调雨顺,没什么深井眼。
古代打井是很费时的事情,尤其是深井。要专门的人才进行打井,每口井还要填补多少钱。
当旱灾来的时候,官府意识到的时候,再打井,已经迟了。而且,有些官府也未必会添钱,为百姓们打井。
现在提前命令蒋琬找专业的打井人员,再每座村子中都打一些深井。是可以缓解旱情的。
江夏,九江,长沙。
心中盘算着,刘封立刻下令寇水,启程返回太守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