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一百二十三)初会蔡松坡(4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时间太短,也只能做到这些了。”杨朔铭叹息道。

此时一名侍女端来了果盘,蔡锷看到了这名美女,象是想起了什么,突然改变了话题。

“瀚之料事如神,关于我国未来之国体政体发展,可有什么看法吗?”

听了蔡锷的问话,杨朔铭在肚子里说了一句“我就知道”。

在自己在洛杉矶的这段时间里,燕京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他是一清二楚的。

由于成功的打退了曰本的侵略,作为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这次抗击曰本侵略战争的国家领导人,袁世凯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民间的好多报纸都转了口风,由“无一曰不骂项城”而转为“无一曰不颂项城”。在这种氛围之下,要袁世凯称帝的呼声渐渐的高涨了起来。

早在1915年8月,袁世凯政斧的宪法顾问美国学者古德诺便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一文,古德诺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不适合照搬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应该走“中国特色”的宪政道,也就是采用“君主制”较为合适。古德诺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国内不少人的赞同,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平心而论,古德诺的观点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并不是在那里完全的自说自话,给袁世凯复辟帝制造舆论。

但无论是古德诺、杨度还是袁世凯,都忽略了中国人的“求新症”的病情严重程度。

此时的杨朔铭,哪怕是没有后世历史书给他的印象,他从蔡锷的问话也能够判断出来,蔡锷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

写下著名的《军国民篇》的蔡锷,是绝对不会认同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更何况还有他的老师梁启超的影响。

“帝制也好,共和也罢,并不是当务之急。”杨朔铭平静地说道,“我国现在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斧,来结束目前的混乱状态,等到我国的政局稳定下来,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各项制度完备之后,再考虑实施进一步的变革。这样的发展道路,才是最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的。至于这个中央政斧,是共和国政斧,还是帝国政斧,都只不过是形式。”

“那就是说,如果现在有皇帝的话,瀚之也愿意跪着和他说话了?”蔡锷没有想到杨朔铭会这么回答,可能是急于想要知道杨朔铭的态度,他又追问了一句。

“我不会向任何人下跪。”杨朔铭看着蔡锷,斩钉截铁的答道。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蔡锷本来已经绷紧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意。

“对了,明天中午我做东,在云吉班给瀚之接风洗尘,瀚之可要务必光临才是。”

蔡锷看了一眼又进来上茶点的杨府美女,结束了这个敏感话题,并向杨朔铭发出了邀请。

杨朔铭听到“云吉班”三个字,不由得微微一愣。

“要是尊夫人觉得不好,我就换个地方。”蔡锷可能知道杨朔铭心里的顾虑,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