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尘诚实点头:“想的,也想爷爷们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都是人生常态,但也总有重聚时。”苏桃桃这话主要是说给傅远航听。
尘尘重重点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嘛,我学过的妈妈。”
(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尘尘真聪明。”
有个过目不忘的儿子真是省心。
“嫂子,我也明白的。”傅远航说。
苏桃桃挽着傅远航的手臂:“当然,我们家小叔叔也很聪明的,对吧尘尘?”
尘尘点头,抓了抓白白尾巴:“我们家人都很聪明,连狗狗都很聪明!是不是呀白白?”
“汪汪汪汪……”
苏桃桃:“……”
……
第446章 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1977年12月11日,关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缓缓打开,迎接570万考生的到来。
这是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也是身份年龄最参差不齐的一次高考。
二十八岁的苏桃桃和十八岁的白桦同一个时间点走进同一考场,参加同一场考试。
年近三十的夏知秋和二十出头的小陆也在同一个考场。
570万考生怀揣着不同的心情,带着同一个梦想走进不同的考场。
命运的齿轮将在这一刻拉开序幕,许多人的命运从这一刻开始被改写。
读书也将成为这个时代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苏桃桃准备得很充分,最后的一个星期她甚至连书都不用再看,任由傅征途怎么出题,客观题也很少再丢分。
她有信心,只要她的身体不出意外,高考对她来说如探囊取物。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高考是为了筛选人才,并不是拦截所有人,高校的大门既然已经打开,总要有人去读书。
教育部自然也知道荒废了十年,现在的考生大约是什么水平,所以高考的题目比傅征途出的练习题简单不少。
至少对苏桃桃来说,难度确实不大。
她反复检查了好几遍,确定客观题没有丢分的可能性,才举手交卷。
即便如此,她还是提前了半个小时,成为全场第一个交卷的人。
没有手表的考生看到她交卷,以为时间所剩无几,不免有些心慌。
幸好监考老师比较人性化,及时报了时。
大家听到还有半个小时,有人暗中松一口气,有人加快答卷速度,气氛十分紧张。
十二月底的南方小城,气温偶尔也会降到十度以下,今天没有什么太阳,体感很冷。
苏桃桃拢了拢大衣,抬头望向当空的烈日,有些为北方的考生担忧,这年头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南方都这么冷,北方得冷成什么样啊?
高考安排在夏天不是没有由的。
“桃桃……”
苏桃桃以为自已幻听,顺着声源看过去,高大冷峻的男人在向她招手。
苏桃桃喜出望外,一路小跑过去:“你怎么来了?”
傅征途笑着回望:“带你去吃饭。”
“妈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