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

欢迎回家 第60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们那时候刚吃完饭,丛欣去中央商场取那台修好的缝纫机,朱明常出门倒垃圾,沈宝云一个人在家,不小心摔倒了。当时觉得没什么,人能站起来,还走了几步,挪到沙发上坐好。等朱明常倒完垃圾回来,进门就看到她仍旧坐在那里。
丛欣后来赶到,沈宝云还笑着把当时的对话学给她听。
她叫他:老朱。
朱明常说:啊?
她说:我大概闯祸了。
朱明常没懂,用一种揶揄的口气说:你又做啥啦?
沈宝云说:我跌了一跤,感觉不大好。
丛欣讲到这里,忽然有点想哭,她低头忍了忍,控制住自己的声音,继续说下去:“检查都做了,髋部骨折。医生讲可以手术,也可以保守治疗。叫家属商量,决定选哪一种。”
时为说:“那医生建议呢?”
丛欣一边回忆一边告诉他:“医生建议手术,置换一个人工关节,顺利的话能恢复到自己走路。但是考虑到外婆已经八十五岁,还有高血压这样的基础病,术中术后都可能有风险,全麻对心肺功能也是种考验,到时候可能供氧不足引起脑病。也有保守治疗方案,但那样的话,就是瘫痪在床上了。而且也不是说就会没事,卧床也会有并发症,身体状况会慢慢变坏……”
两人其实都没经历过这种事,两个选项说完,站在那里仍旧无措,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选择。
旁边一个中年女人听见他俩说话,插嘴说:“我妈就是刚做完手术,在icu里一天多了,还没醒呢。”
“多少岁啊?”丛欣问。
女人回:“六十九,也是高血压,平常吃的药,病史什么的我都整理好了给医生,做过评估才动的手术。”
女人没再往下说,但听的人都能懂。概率这种东西落到一个人头上,其实只有零和百分百两种可能。
他俩没讨论出一个结果,倒是丛欣的手机响了。她接起来,那边是沈宝云,还是用一贯温温软软的语气说:“为为到了吗?你带他来病房里吧,我们一起商量。”
“好。”丛欣答应,带着时为去了病房。
她这回没听沈宝云的话,骨科有特需的单人间就立刻住了进来,否则这时候大概还在急诊抢救室里等床位。
两人走进去,便看到沈宝云躺在病床上,面色有些苍白,精神尚好。朱明常站在床尾,也像他们一样无措。
第77章
丛欣和时为开口叫外婆,沈宝云便笑起来,还是平常眉眼弯弯的样子,招呼他们在旁边陪护的床上坐下,对他们说:“我刚刚在跟老朱讲,我已经想好了,决定做手术。我知道费用挺高的,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我们自己积蓄还够……”
时为打断她说:“不是钱的事。”
沈宝云点点头,又笑,说:“我知道,你们是担心我。”
她在此处停了停,才开玩笑似地往下说,“手术要是顺利,那就最好。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想签那个……那个什么不要抢救的同意书。万一手术当中发生点意外,或者出了手术室之后,我没能醒过来,我不想被医生按啊按的,再浑身插满管子躺在那里……”
这话她其实早就讲过,而且讲了很多遍。平常看电视剧或者纪录片,每次碰到类似的场景,她总会这么跟朱明常念叨一遍。朱明常也总是回,你别瞎讲八讲。
现在,朱明常还是那句话:“你别瞎讲八讲……”
只是说出来,感觉完全两样。
丛欣听得有点受不了,说:“外婆,你先别着急,医生都讲了,让家属一起商量。”
沈宝云还是笑,点点头,说:“好的呀,我们一起商量。”
时为没再说什么,直接拿了手机,打视频电话给朱岩。丛欣看见,也打给张茂燕。她没纠结所谓家属到底包括哪些人,不管怎么说,她跟张茂燕自然是算在其中的。
瑞士那边还是下午,马尔代夫刚刚落日,上海已经深夜了,一家人就这样开始讨论治疗方案。
沈宝云对着两边镜头,又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包括做手术和自愿放弃抢救的决定。
每个人都有话要讲,但她先问朱岩:“你是医生,你说哪种更好?”
朱岩是最后一个听说这件事的,这时候却被要求第一个回答。她在画面里看着母亲,说:“你当我是医生,那既然满足手术指征,我建议做手术。现在髋关节置换的技术很成熟,成功的几率很高。要是选择保守治疗,愈后远不如手术,而且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风险也不小,褥疮、栓塞、肺部感染,身体状况恶化起来很快的。”
沈宝云竟有些得意,对病房里另外三个人说:“你们看吧。”
视频画面中,朱岩却忽然哽咽,又说:“但是妈妈,你不要因为担心没人照顾,就觉得自己只能这么选……”
丛欣被这句话击中。刚出事的时候,她听到沈宝云说“我大概闯祸了”,便有种心碎般的感觉。她知道朱岩的猜测很有可能是真的,沈宝云这么坚决地选择手术和放弃抢救,多少有一点不愿意拖累家里人的原因。
张茂燕早几个小时已经收到丛欣发给她的消息,她比朱岩知道的早一些,这时候已经在码头等船,她在视频里打断朱岩说:“朱岩,我知道你是医生,比我懂的多。但是我说一句,要是师父选保守治疗,我可以照顾的。我回上海,我来弄。什么褥疮,栓塞,好好照顾,不会有的。”
朱岩也跟着说:“我看了今天直飞上海的航班还有座,我马上订机票。”
张茂燕怕她误会,又赶紧解释:“我不是说你不照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