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她就更容易学到郝运的真本事了。
她也试过去切换表演状态,结果发现非常的困难,连郝运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
“导演,您是不是该换衣服了?”郭柯在那边催促。
他的英文非常一般,这会儿正跟着导演助理学英文呢,他的很多指令都需要助理翻译一遍。
“现在你是导演,不要喊我导演。”
郝运回了他一句,去换了一身衣服准备继续拍摄,这个电影他会换很多衣服。
每一次新人格出现都会换一套衣服。
不要问为什么,这属于电影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
《分裂》并没有傻乎乎地将24个人格来个走马灯,而是挑选了几个性格跨度非常大的加以工笔地描摹。
集中展示少数几个差异显著的人格。
比如暴力的强迫症患者丹尼斯,喜欢聊天的9岁小孩海德威,英国女人帕特里夏,以及时装设计师巴里。
这样一来,可以使得观众以着装和行为将不同人格差异分辨出来,而到了后期,就可以仅仅依靠角色之间截然不同的细微面部表情变化得以分辨。
即将登场的是女人帕特里夏。
这个角色仿佛是凯文既期待又害怕的一个母亲形象,期待的部分就是总是在凯文感觉要做错事或做错事的时候,来提醒他或者安抚他;怕的部分可能就是同为女性形象的她会映射凯文母亲那种躁动不安的焦虑情绪。
郝运穿上了红色的衣服,还戴了首饰。
完全看不出有刚才九岁小男孩的感觉,但是也不让人觉得很奇怪。
其实,如果不去看身材和气质的话,郝运颜值是非常高的,属于穿了女装也不会让人觉得恶心的类型。
呃……
就是大家看了会说“就算男的,我也可以”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