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70年代发大财

炮灰在70年代发大财 第75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且广城人有个很有趣的习惯,就是穿着十分普通。哪怕这里挨着港城,可以接触很多时尚的东西,服装工厂和展销会之类的都会在这边巨型。可是群众们大多穿着陈旧的衬衣长裤,带着特色斗笠,而且皮肤黧黑,看着就是一副老农们的模样。
但这里的自行车非常多,比沪市和燕城都多。而且还有不少看着相当朴实的老农们,手腕上却带着手表。
手表在这个年代可是身份的象征,比如说东北,就连村长这样的级别,都拿不出一张手表票,买不到手表。公社里也只有一两个公社领导是带手表的。孟设计师到也带手表,但是人家背景强啊。
陆向阳手腕上这块白如晦给的手表,都能算得上整个村子里唯一一块手表了。他戴着手表出去,都能引起村民围观。
广城的人身高普遍有点儿矮,还有不少人习惯光着脚在大马路上溜达。
这一切对于没有来过广城的人来说,都是十分新鲜有趣的。陆向阳恨不得把脸贴在车窗上,仔仔细细的往外看。
白清霖心想,可别看这里的人朴实,备不住这大马路上挑着筐的老大爷都是个隐形富豪。再过几十年,不少渔民都成了包租婆包租公,手里房本恨不得一尺厚!
白清霖觉得,他应该在这里买一套院子等拆迁。或许以后他也能拥有一尺厚的房本,然后可以拎着一大串的钥匙,每天吃完饭就寻思着要去谁家收租子。
我的老天鹅,这日子也太爽了!
公交车里没有电扇,空调更是别想。不开窗户闷,打开窗户潮热的风灌进来更是不舒服,让人有一种窒息感。
车上还散发着一股特殊的咸鱼味儿,那气味就来自于一个老大爷,手里拎着一大串的咸鱼。
来自于沪市的那几个明显有些受不了,其中一个小年轻还骂了句:“小赤佬。”
白清霖看过去,这么热的天,他跟陆向阳都把衬衣扣子解开散热了。可是那个小年轻仍旧穿的规规矩矩,洁白的衬衣仿佛一尘不染,头发也用头油梳理的十分光滑。
只是这个体面的年轻人眼中充满对周围的不屑,拿着手帕捂着嘴,一副快要窒息的模样。
白清霖心说你凭啥看不起咸鱼大爷?等一拆迁,这位大爷兴许就能拥有一尺厚的房本了!
如今的广城,完全不是白清霖记忆中的广城,但也确是十分新颖的广城。几个有着标志性的建筑物还是可以看到的。
珠海大桥,曾经第一高楼的爱群大酒店,还有如今只接待外宾的友谊商店。
闷罐似的公交车吭哧吭哧的开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他们要去的地方。这里一眼望去能看到不少工厂,周围小招待所更是一家连着一家。
招待所收拾的到也整齐,不过摸着被褥却有着潮湿感。但白清霖无所谓,大不了去空间里睡。
他正想着呢,就听见陆向阳一声惊呼,“这是什么品种的甲壳虫???”
拇指大油亮的蟑螂迎面飞来,白清霖一个激灵,条件反射的去找拖鞋。最终,那只蟑螂被陆向阳用拖鞋拍死在地板上,两个人面面相觑,心有余悸。
在东北,可见不到这么大的蟑螂,就连耗子个头都很小。
不过白清霖更不敢睡床了,他担心晚上会有蟑螂钻耳朵。
不说广城的拇指大的会飞蟑螂和跟猫差不多大的耗子,就这里的小吃还是很多的。招待所提供餐饮,附近也有国营饭店,还有人偷偷摸摸的做小生意。
挑着担子卖自家做的咸鱼腊肉,筐里面或许还放着一个锅,里面装着炖的酥烂入味的萝卜牛杂。
这群人知道这里外地人多,尤其是最近要开展销会,会有全国各地的外地人前来。他们惯会做小生意,见缝插针的赚几个辛苦钱。
孟设计师带他们去吃饭,还小声道:“这里吃饭不叫吃饭,叫喝茶。早晨叫早茶,还有什么午茶宵夜,听着有趣不?”
“只喝茶?那能吃饱?”陆向阳这个单纯的娃表示出自己内心的疑惑。
孟设计师嗤嗤的笑,带他们进了个小店面。这个院子没有挂任何招牌,进去之后仿佛就是进入了别人家。不过里面放了两张桌子,有人在厨房忙乎。
“阿姨,四份素肠粉,一锅那个什么蛋的肉粥,炒一大份河粉。”
厨房里钻出个黑瘦的中年妇女,看着孟设计师便小,“老熟客?北方来的啊。”
阿姨口音很是浓重,但也能模糊的听出来。
“东北那嘎达来的,去年我就跟这边吃过。”孟设计师笑着道。
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不分东北人口音也是很浓重的。两个人努力说着塑料普通话,竟然还能沟通的挺顺畅。
很快,点的食物端了上来。
肠粉就是摊开蒸熟的米粉里面混上蔬菜与酱汁,还打了个鸡蛋。装在盘子里看着晶莹剔透,很好吃的样子。
粥是皮蛋瘦肉粥,很大一锅,足够几个人分。
河粉里面也放了蔬菜,按说还应该放牛肉,不过如今肉得要票,所以里面仍旧放的是蔬菜和鸡蛋。不过也是很大一盆,这个年代的广城菜量也是很大的。
新鲜有趣的食物让陆向阳吃的头都不抬,吃完后还觉得不太满足,又要了个肠粉。边吃还边问呢,“也没看人喝茶啊。”
孟设计师哈哈的笑,却懒得解释,只是道:“晚上带你们吃海鲜,”然后大声招呼那个厨房的阿姨,“晚上我们来吃海鲜,可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