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和谢瑜送她到门口,谢瑜有些不放心,“怎么好好的给咱们家送请帖,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田氏心里也不安,但听不得这话,“别乌鸦嘴,能有什么事?肯定是人家瞧着你哥是个有前途的,想提前跟咱们打好关系。”
谢瑜撇撇嘴,觉得娘想多了,京都城有本事的多了去了,谁记得他们家。
懒得理她,直接转身回了院子。
刚回身,她就看到冬生伸长脖子艳羡看着嫂子离去的方向。
谢瑜心里不舒服,虽然嫂子说这个冬生是个老实,但她实在是瞧不出来哪里老实,眼睛整天滴溜溜转,看到哥哥就像看到肉骨头的狗。眼里冒着精光。
哥哥也是,如今夜夜去她房里,有次她还看到哥哥在厨房把手伸进她衣服里,恶心的她想吐。
余家的寿宴比萧家二姑娘的出阁宴有过之无不及。
余家和萧家一样,朱红正门,古铜门环闪烁金光,门前两座石狮子盘踞,今日是寿宴,大喜之事,石狮子身上都挂着彩带。
从进门起,所过之处都铺着红地毯,门户和檐柱贴着“喜、寿”等字,院子里彩灯高挂,喜庆洋洋。
领着孟椒往里走的婢女穿着红色半臂襦衫,搭配杏色百迭裙,佩戴黄色花绶结。头发用红绳挽起来,插上珠花和新鲜的菊花。
婢女笑着道:“老夫人今日在花园里办席,还临时搭了一个戏台,请了戏班子过来唱杂剧。”
孟椒附和:“那今日有眼福了。”
余家的宅子很大,走了好一会儿才到花园。听婢女说,府里光花园就有三处,这还不包括暖房的花厅,今日办宴的是在前院的花园里。
还没走近,便听到声音了,抬头去看,远远便看到一座扇形门,上面题着“明心园”三个字。
跨过扇形门,沿着一段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穿过假山和梅林,视线豁然开朗起来,右手边是一处三层的小阁楼,飞檐琉璃瓦,左手边不远处是一处湖,这湖很大,上面荷叶连天,粉色、白色、朱红的荷花盛开,岸边绿草茵茵。
隔水远望,远处是一座六角凉亭,依稀看到里面坐了不少人,凉亭傍水而建,旁边便是一座飞桥,连接湖两岸。
对岸那边也有不少人。
孟椒疑惑,多看了两眼。
婢女解释道:“男女分开设宴,男客在那边吃酒。”
孟椒点头。
她不太记得了,前世余府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戏台子搭在凉亭不远处的平地上,三面平开,前后用几根檐柱支撑,后面背景挂着巨幅仙鹤送寿福禄图,前面红色台帐层层叠叠。戏台子后面是个桃林,绿叶繁盛,零星挂着几个桃子,枝叶间系着彩绳如意结。
婢女道:“杂剧一早就唱了,请的是喜春班的,他们家的刘小仙最出名,听说公主娘娘都爱听。现在唱的好像是《麻姑献寿》。”
孟椒跟着婢女走到角落里一桌坐下,和上次在萧家吃的酒席一样,上面堆放着许多新鲜瓜果和干果,除此之外,还有印着寿字的福饼福糕寿桃。
这一桌已经坐了四个妇人,四人似乎都不熟悉,没有说话的,都认真抬头听着戏。
孟椒便也不多话,坐下后扫了一圈,大致一数,差不多有三四十桌,没有坐满,应该是还不到开席的时候。
正这般想着,一个婢女突然走到她身边,客气道:“谢娘子,我们老夫人有请。”
孟椒一顿,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第9章 作诗
凉亭周围挂着绢纱,婢女先对守在亭外的一个嬷嬷禀报,嬷嬷让她们等一会儿,得了应允后才掀开帘子让孟椒进去。
里面坐满了人,中间是一张红木雕花圆桌,上面用青花高脚盘摆放着瓜果点心和茶具。
为首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穿了身紫色福纹刺绣镶领赤金花卉纹样缎面宽袖褙子,深红撒花缎面褶裙,姜黄云纹为边,花白头发全都盘了起来,左右各插一支累丝嵌宝石金簪、鎏金穿花戏珠金簪、掐丝蝙蝠纹珊瑚钗,正上方是如意纹白玉镶玛瑙梳,耳边各佩戴了三个葫芦形金耳环,颈上是一串明珠碧玉吊坠。
坐在她右边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妇人,穿着正绿芙蓉纹刺绣绸缎褙子和青色缠枝牡丹纹百褶裙,头戴金丝八宝攒珠簪和海棠飞蝶挂珠钗,项上赤金盘璃璎珞圈。两手各戴一只碧玉手镯。
另一边的妇人年纪约莫大一些,看着有四五十岁了,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缎面褙子和翡翠撒花绉裙,裙边系着豆绿宫绦比目如意蝠纹佩,头戴金镶玉蜻蜓簪和珍珠珊瑚排珠钗。
这三人坐在亭中间的圆木桌旁,另外六位妇人依次坐在凉亭的坐凳上,也都十分富贵打扮。
但尊卑立现。
除此之外,还有五位年轻的少女或站或立。
周围摆放着几盆冰,凉丝丝的,并不觉得热。
孟椒打量其他人的时候,凉亭里的人也在打量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